■绿窗
翻开雨街的美绘版新书,没动窝,扫荡了一本《棕熊哈根》后,我被迷住了。
晚饭时,弟弟一家带一盆螃蟹来,吃喝正浓,九岁的小外甥女早躲沙发上去了。不开电视不玩手机,喊也听不见,原来在看《蟒蛇巴布》,半小时啃去一半了。孩子喜欢,是对作者最大的奖赏和肯定,我决定读完就送她。
雨街写了三种动物,但他必须了解整个丛林,才能找到广袤的背景下,动物生存与成长的脉络,以及种种历险,奋斗史。动物不相信眼泪,只有打拼学习,所以亦是生命的求索史诗,小草尖尖钻入孩童的眼睛心里,灌输美、勇敢和智慧。
由于他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呈现多重、辽阔、苍茫的自然界,大处淋漓,小处生辉。哪怕写树洞里的小小白蚁,他的视野亦纵横丛林、沼泽、云层密布的天空,眼光机警,像狮王一样巡视领地,一切不能逃脱眼底。
仅棕熊遇到有名的动物就有跳跳虾、水巴虫、山溪蟹等二十余种。作为主角的蟒蛇、狮王又继续与角马、猎豹等周旋。每种动物不是一闪而过,而是精准到习性、捕猎、生育、挫折,都有精彩叙述。小不点们萌憨、惬意、闹腾,注意力被一只蝶、一株花吸引,对凶险的感知尚少,不加掩饰地释放热爱与憎恶,就是恐怖的蟒蛇,那种天真淘气也是可爱的。
它们穿越尖毛草、甘露树、刺黄莲、猴面包树等,艰难而勇敢的生存。那奔腾的四蹄、飘逸的毛发、冲天的吼叫,震慑人心。静谧的躁动,隐匿于暗黑的河边,草尖深处,欲望的呼吸一点点喷张,稍一动作,甚至眼神一闪烁,就是你死我活。生命即强悍又脆弱。当失去父母、家园,独自面对陌生丛林,它们没有机会沉浸于孤独、无助、哭泣,它们流浪、结盟、奋战、受伤、称王或死亡,养育后代、保护母性、解决纷争,既恪守着古老的遗传祖训,又主动向其他动物学习新的经验,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它们按照自然的筛选、进化,活得勃勃生机。
雨街以强大的内心,写出它们坚毅而湿润的灵魂。也说出了脆弱不是本性,只要勇敢地出击,定会增长智慧,战胜苦难,为自己赢得尊严。
雨街的语言有诗性和韵味。动物不能言,悲伤愤怒或喜悦以嚎叫和动作表示。雨街以敏锐的感知,把生涩的术语用简洁生动的比喻,三言两语点拨清楚,都是小朋友耳熟能详的事物,在未知未见中搭起了桥梁。这些,都源于作者对孩童生活的关注、对自然万物的亲近,才能手到擒来。
故事惊心动魄,但还远远不够,好的动物故事还应该渗透多种情怀,我们也得到了。
《狮王科特》里,雨街表现出那份复杂的情感,父母再难过再不舍也必须放任,家园再好孩子也绝不能贪恋,必须到陌生的世界打出自己的江山。这里面有决绝、有希冀。
动物亦有耻辱感。一狮王战败,为活命吃掉自己的幼狮,甚至愉悦起来,引起母狮的强烈鄙视。母狮为保护领地拼死而战,而老狮王却轻视了,母狮愤怒地冲上去撕咬老狮王,反而差点被咬死,这时新狮王冲过来咬断了老狮王的脖颈,母狮带了所有姐妹一同投靠。母狮崇拜英雄,决不在怯懦的领导下苟活,那种血性、志气,让人尊敬。这亦是丛林的法则与秘密,等级森严,权力为大,但责任与担当最为重要,一旦信任丧失,力量则顷刻间坍塌。雨街写道:“信任与团结,无论在动物世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战胜对手的保障。”
有人性,但绝不是人。动物喜欢搏杀,有撕裂肉体的快感,野性是活着的根基。我们看到作者凝视丛林的眼睛,他的沉静与沉思,这样成熟的写作才会战胜时间。提起蟒蛇、狮王、棕熊,你的眼前一定是巴布、科特、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