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华
一口气看完了安妮宝贝的小说《七月与安生》。有人说,她的书是有毒的,颓废而忧郁,但不得不说,她的文字对我很有吸引力。每个人的体内都住着两个人——平和的七月与叛逆的安生,外表的平静下掩饰不了内心的暗流涌动。现实与幻想,冲突与挣扎,都在书中完美呈现,年少的故事如秋日的风,穿越岁月的渡口,和着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地斑驳在回忆的长廊里。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思索的书,作者说:“人的心被外界麻木之后,如果失去对心灵的探索和感知,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年少的极端、强烈并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在此中获得转化、成长的基础,重要的是,以此为起点,让心拥有更深远的道路。”
在期待中,我们都要做乖乖女七月,善解人意,温柔懂事。但在内心深处,何尝没有想过,脱掉这具完美的躯壳,彻彻底底做一回安生呢?灵魂深处那个张牙舞爪的小兽,想随时随地窜出来释放一下空虚寂寞的心,我们却在世俗当中,坚定而决绝地按下它骄傲的头颅,留它在暗夜中独自哭泣,却又装做毫不介意的样子,展示一副风轻云淡的面孔,掩饰自己那孤寂的灵魂。
七月与安生,就像现实与梦想,终日徘徊游走在人生的边缘。一直认为自己太愚钝,在还没有看到这本书内容的时候,印象中,七月应该是躁动而热烈的,安生应该是沉静而内敛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也许作者用的就是对比的手法,让七月和安生并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七月,一个出生在普通人家有着爸妈呵护的幸福小姑娘,从小在安逸平静的环境中长大,品学兼优,文静听话,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乖女。而安生,虽然母亲给她取了一个安生的名字,却一点儿也不安生,她是母亲和一个男人的副产品,从小没有见过父亲,母爱对她而言,也是空洞而华丽的,物质上的极度富有和精神上的极度贫乏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从小我行我素,叛逆坚定。在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女,在七月眼中,安生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在七月眼中,安生像一阵风,为年少的心扉注入了一股清新纯美的气息。安生渴望有七月温馨和美的家,渴望亲情友情的包围,而现实的残酷却又不得不让她用自己的方式放逐自己的灵魂,虐待自己的身体。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那个七月跟随安生要去空旷操场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就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了。
两个互相吸引的女孩子,长大后,很不幸,爱上了同一个优秀的男人,但不像其他小说落入俗套,没有怨恨的大战,没有勾心斗角,作者只是用淡淡的笔调缓缓地讲述成长的故事,就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有着阳光、校园、香樟树氤氲的画面中去了。
七月就像一朵清新的小雏菊,纯净而秀美。而安生,就像书中家明所说:她像一棵散发着诡异浓郁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人恐惧的迷离花朵。如果把她看作一种花的话,她应该是一株曼陀罗,美丽而魅惑,间家明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的率真任性,她的桀骜不驯,都和温柔端庄的七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家明也是平静温和的,如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而这种温暖而明亮却被魅惑迷离的香气俘虏了,也许,他也是被心中另一个矛盾冲突的自己所吸引吧?
故事的最后,安生生下了她和家明的孩子,却因难产而死。而七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给孩子取名小安,代表一个全新的安生,从此给她一个温馨的家,她是安生生命的延续。七月不想让安生的灵魂再去漂泊,她和家明没有再要孩子,就守护着这个小天使,给她最完美的爱。
作者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七月与安生的结合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着蓝的沉静、红的热烈,所有风平浪静下的波涛汹涌的矛盾与挣扎,痛苦与迷茫,经历了成长和认知,都要用不动声色的沉默和它深情相拥,尽管有时海底偶尔还有火焰般的暗流和漩涡,但我们像天空一样颜色的大海都给予了无尽的包容,就像曾经是安生的我们,在燃尽了生命之火、绽放了烟花般的璀璨以后,最后都变成了那个不动声色、淡定从容的七月。
合上书本,脑海中却一遍又一遍回放那个唯美的画面:空旷的操场、高大的香樟树、纯真无邪的两个十三岁少女的笑脸,还有远方那怒放的雏菊、并排的铁轨和永远也到不了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