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夫
想起母校,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就会在我耳边不停地回响。身为一名80后,作别菁菁母校,挥别高中生活,已经十多年了,回想那个刚踏入校门的懵懂少年,满怀着憧憬与欣喜,茫然不顾即将面对的未来,尽情地挥洒着青葱岁月;而如今,看着已身为人夫、身为人父的自己,终日忙碌之余,前途尚未可知,往事却已归远……也许,正是这曼妙如歌的似水流年,这指间滑走的光阴故事,不经意改变着我,改变着经历过的每个人。
那些年,让我们一起怀念。2001年,选择复读的我,步行不过5分钟的路程,途径年久失修、近乎颓废的文庙大成殿,迎着石狮青松、相矗而立的许南阁祠,我走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郾城一高(请允许我依然这样称呼她),至此开始了为期四年(复读一年)的高中生涯。从第一次以正式身份迈入属于自己的校园,内心的小宇宙无数次爆发出“我来了、我来了”的回响;从第一次心怀忐忑地迎接新的环境和生活,结识那一群至今仍在嬉笑打闹的新的朋友们;从第一次沿着咯吱作响的楼梯拾级而上,一起窥探“工字楼”(将军楼)尘封已久的秘密;从第一次模拟考试就进入全班前30名,真让我有些匪夷所思……高中生活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同我的人生实现无缝对接。不会忘记,多少个日日夜夜,一成不变的“早五晚九”、“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不会忘记,清爽的清晨抑或傍晚,在许慎雕像周围花圃中埋头苦读的依稀身影;不会忘记,盼有月余、终得批准的体育课上,迎着雪花驰骋狂奔的畅快惬意;也不会忘记,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中,老七班晨训“步子齐、人心更齐”的铮铮宣言;不会忘记,拼尽全力、输掉比赛后,聚酒成友、醉行街头的肆意呐喊……一路走来的四年时光,有过欢欣鼓舞和激情满满,也有过彷徨无助和失落苦楚,就这样一点一滴、一丝一毫地跨越时空,幻化成充实而又精彩的执念,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盘旋、挥之不去。
那些事,让我们一起成长。正如《阿甘正传》中所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你会得到什么”。回想那段生活,虽然习惯了每天五点起床擦黑前行,点亮教室的第一盏灯;习惯了夜深人静时给自己道声“晚安”,旋下昏黄的床灯迎接梦乡的怀抱;习惯了郎朗晨读声中忽而迸发出抑扬顿挫的夫子曰言,以及不时夹杂的开怀大笑或细微鼾声;习惯了躲在堆砌的书本后苦思钻研,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习惯了生物钟式的吃饭、跑操、学习、睡觉,习惯了痛并快乐着游弋在语数外、物化生的知识海洋……但生活从不缺乏色彩,总是在不经意间挥洒出五彩的斑斓。还记得,开学前莫斯科那个美丽的初夏夜晚,随着萨马兰奇先生脱口而出“BeiJing”的一刹那,举国欢庆百年奥运梦终得实现的一夜未眠;还记得,五里河体育场内的人之海洋,被于队金子般的进球瞬间点燃沸腾,中国队首次闯入世界杯后的彻夜狂欢;还记得,全班70多双眼睛,紧盯电视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击掌相庆;还记得,非典爆发的那段特殊时期,忐忑之中习以为常的戴口罩、量体温,以及阻隔不断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还记得,2003年愚人节愕然成真的玩笑、年末岁尾芳菲归尘的唏嘘,一代传奇巨星的相继陨落,留下了无尽的默默哀思;还记得,巴尔干半岛伟岸的城邦——雅典,女排姑娘们实现的惊天逆转,正如里约奥运上成功逆袭一样气势恢宏、激荡人心……形形色色的经历,林林总总的心情,终究让我们在那单纯敏感的年代收获成长。
那些人,让我们一起祝愿。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总有那么些人,不会因为岁月的辗转、往事的流逝而被我们淡忘甚至忽略,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弥足珍贵,愈加令人心生感念。感念师长,一支粉笔轻挥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尽历四季晴雨,用辛勤汗水和无尽智慧,将一个个四十五分钟浇筑成前进的块块基石,引导大家在知识道路上探索求真、砥砺前行;无论是早晚自习上乐此不疲地答疑解惑、授业传道,还是填报志愿时举重若轻地定标明向、分析指导,以辛勤为笔,以智慧为墨,将三尺讲台演绎成责任与奉献的大舞台。感念父母,一千多个的日日夜夜,自己埋头苦读的背后,更意味着父母所承受的成倍压力,所倾注的成倍心血;面对第一次高考意料之中的失利,没有半句怨言,更多的是宽慰与鼓励;得知第二次高考水到渠成的上榜,亦没有过多欣喜,阖家聚餐简单庆贺了事;正如他们言传身教一样,人生在世,无论成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感念朋友,感念那段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奋斗的日子,寒来暑往中日以继夜的扶持相守、同窗苦读,模拟考试前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对攻,暑假前夕“潜伏”进巷子里玩通宵、打夜市,以及高考前的那一次“事故”让朋友们走遍半个郾城帮我寻医问药……帅子送给我的QQ号至今已有15年Q龄,正点毕业进入上市公司化身为设计大咖,杨兄游历闯荡中东各国继续书写传奇,飞哥一如期待顺利在铁路系统驰骋风云,磊兄闲暇之余依然能够演绎行云流水的盘带、突破和射门,海兄、强哥也都各立门户打拼成为新的创业之星……前路无论是荆棘还是繁华,这些人始终是我生命前行的温暖与力量,也真诚送去简单的祝愿:愿幸福平安,梦想渐暖。
现在的我,已近而立之年,几经腾挪辗转,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生计奔波,为梦想努力,现如今哪怕踢一场球、聚一次餐都已成奢望,但也许是缘分抑或宿命,每天与母校至少四次的擦肩而过,这也算是自己对母校的深情回眸吧!
(肖夫,漯河四高2005届毕业生,老七班——理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