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军亚
当今漯河,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的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起点。在刚刚闭幕的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六届市委工作报告在总结我市五年来辉煌成就的同时,绘就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这张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蓝图绘制背景
今后五年,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既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仍在持续,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汇聚资源、借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为我们培育新增长点、抢占制高点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央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我们优化结构、加快动能转换;国家将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我省“四大国家战略”发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有利于我们争取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特别是我市经过这几年攻坚突破,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市场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综合交通优势、生态宜居优势更加凸显,为今后发展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证。从不利因素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低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今后几年可能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区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加快发展、赢得竞争的压力增大。总体看,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困难挑战也前所未有。
今后五年发展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四个聚焦”工作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六项重大攻坚为统揽,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持续推进“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决战决胜,如期实现。
“一区两城一中心”:是我市多年探索实践中确定的战略定位,必须持续推进、优化提升。提升“一区”就是致力建设全省“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提升“两城”就是进一步丰富内涵,致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提升“一中心”就是致力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
六项重大攻坚:是实现奋斗目标、落实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必须全面深化、久久为功。
“全面深化六项重大攻坚、持续推进‘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一方面主题定位与市第五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体现了持续性,充分说明新一届市委求真务实、久久用功、持之以恒的强大政治定力和一以贯之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决心;另一方面对“一区两城一中心”、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内涵进一步优化提升,又体现了创新性。报告对今后五年战略定位,既保持了重大决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更符合上级精神、发展趋势和漯河实际。”市第七次党代会期间,党代表们在审议六届市委工作报告时说。
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短板补强,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特色亮点,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和影响力明显扩大。
——提质发展显著突破。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壮大,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高地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脱贫攻坚任务提前完成。(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