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新 李丽娟
“市第七次党代会是在全面开启‘十三五’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描绘出了漯河发展蓝图,吹响了砥砺奋进的号角。特别是马正跃书记代表六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全面深化六项重大攻坚,持续推进‘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也给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布了行动指令。”10月11日,郾城区委书记王迎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就要结合郾城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王迎波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四个聚焦”战略部署,郾城区将以“三千工程”、“阳光三权”为抓手,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务实为民、强化同心同向、强化管党治党,致力打造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四区一基地”。
具体说,就是要打造“层次更高的健康产业示范区”、“业态更优的商贸物流示范区”、“环境更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带队,依托漯河健康产业园,实施定向招商、驻地招商、精准招商、招才引智,着力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基地型项目、龙头型企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保健品、养老综合服务为主导的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盟,推动工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技术全国领先,养老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健康产业基地和全市一流的养老产业基地。
以特色商业区为核心,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品牌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会展特色产业。尤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深入实施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推动亚力太电商物流园、“义乌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致力打造全市电子商务核心区。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致力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郾城区作为漯河中心城区,要走在前面当先锋,以“两城同创”为统揽,以城市“两改”为抓手,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卫星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凤凰岛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新城与老城紧密融合、乡村与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着力打造生态绿城、宜居水城。
紧紧围绕漯河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定位, 加大基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努力形成沿河生态农业、沿路景观农业、沿城都市农业的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向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确保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紧抓《漯河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实施办法》的政策机遇,依托淞江汽车工业园,加快天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亿通新能源汽车科技园建设,引进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等配套关联项目入驻,形成从整车制造、配件生产到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天华、亿通成为全省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郾城区成为全省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同时,郾城区还将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主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为郾城区“四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为全面深化六项重大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王迎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