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春捂秋冻”,中午时分依然穿着单薄,不过身体有三个部位不能“秋冻”。
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头颈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腹部。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天冷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每晚睡前还可以将双手搓热,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36次,揉脏腑则气血经络皆动,脏调腑通诸病消。
脚。“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经常热水泡脚可暖全身,防止痛经等寒病的发生。手脚冰凉及体弱的人,不妨晚上穿双薄袜子入睡。
做到“四个一”给自己加加温:
一碗羊肉汤。《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非常著名的温补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在这道汤中,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可强御水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把羊肉熬烂,放红糖,再稍炖下即成。此汤对治疗冻疮也非常有效。
一盆泡脚水。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
一杯暖身茶。茯苓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与蜂蜜一起搭配饮用,可以保证机体得到充足的能量,以抵抗寒冷。
一套保暖衣。秋冬保暖有个穿衣口诀:内贴中松外收口——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设计。(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漯河健康教育新浪微博和微信)
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