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留学生为昆仑路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礼物。
11月8日上午,留学生畅游河上街。
■文/本报记者 左素莉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初冬的漯河,落叶纷飞,色彩斑斓。
1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负责人及老师的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来自40多个国家的380名留学生在我市进行文化考察,感受汉字文化的深厚底蕴,欣赏沙澧河畔的秀美风光,探寻灵动城市的发展秘籍。
7日上午,留学生们冒雨参观了许慎文化园。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小马告诉记者:“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我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我来中国留学就是为了学习汉语。许慎很伟大,他为我们架起了一座走进汉字文化的桥梁。许慎文化园建得很好,在这里能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大道让我感到震撼,以后还会再来这里。”
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字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揭牌仪式暨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学院签约仪式在许慎文化园举行。留学生们出席了仪式。北京师范大学与我市联手,共同推动许慎文化国际化进程,彰显中华汉字文化的无尽魅力。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凤林说:“我们在许慎文化园建立留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和汉字文化研究基地,将来要开展更精彩、更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传承,体验传播汉字文化,还要联合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弘扬汉字文化,支持漯河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7日下午,留学生们还到漯河小学、许慎小学、漯河第二实验小学、昆仑路小学、受降路小学、郾城实验中学参观,这些学校完善的设施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给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漯河小学书法教室,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比尔专注地看孩子们书写。他告诉记者:“书法很美,很有文化内涵,我把书法作为选修课,已经练习半年多了,很喜欢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11月7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看漯河”文艺联欢晚会在开源大剧院举行。晚会向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师生们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盛宴,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漯河人民的深情厚谊。晚会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们纷纷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光华灿烂,要在中国努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润泽更多人的心灵。
11月8日,留学生们来到双汇集团,参观了屠宰车间、分割车间。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小王说:“以前我知道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今天在这里参观,看到企业很干净、管理很规范,对每头猪都要进行瘦肉精检测,以后吃双汇肉就更放心了。”
留学生们还参观了神州鸟园、沙澧河风景区。沙澧风景区的红枫如霞似火,吟诵着一首首清艳的诗篇。他们纷纷称赞:“漯河很秀美、很干净,充满诗意,很有品位。”留学生们还走进沙澧春天生态庄园,了解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凤林对记者说:“《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奠基之作,漯河是许慎出生、成长、终老的地方,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学生,一定要来许慎的故乡漯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留学生们把坚实的足印留在沙澧大地上,他们与漯河的奇妙缘分刚刚开始,一定会续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