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李文姣
陈金旭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留学生来到漯河,访问字宗故里,感受汉字魅力。11月7日下午,留学生分别走进我市多所小学与学生交流。
习书法 听方言
当天下午两点,在受降路小学,孩子们用书法、古筝、诵读等节目欢迎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在书法教室,留学生看到孩子们漂亮的书法都跃跃欲试。在各位小老师的教导下,留学生们学习了握笔、运笔等书法要领。虽然写得并不熟练,但是他们的书法作品还是受到了小老师的认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迎接这些客人,孩子们还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诗经》合唱、相声、舞蹈、民乐合奏等节目都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最后的方言诗朗诵节目中,受降路小学的老师用地地道道的漯河方言朗诵了《再别康桥》。台下的学生被老师的方言逗得哈哈大笑,留学生们则表示:“完全听不懂,汉语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在随后的面对面交流中,留学生们热情地和孩子们聊天交流,互赠礼物。二年级的张文博与一位乌克兰美女聊得十分投机,一会儿猜字谜,一会儿出脑筋急转弯。最后,这位乌克兰的大姐姐直呼:“实在是太难了啊。”
系红领巾 学字理
与此同时,源汇区许慎小学的孩子们也迎来了留学生。下午两点,400多名小学生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端正地坐在报告厅等待这些特殊来客。当75名留学生走进报告厅时,许慎小学的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迎接他们,并将他们迎到自己旁边的座位上。他们亲手为自己身旁的外国友人系上红领巾,并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这些礼物是由学生亲手书写的诗词和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为了将漯河的名胜古迹留留学生的心中,学校还专门准备了一套印有小商桥等漯河名胜的明信片。
简单交流之后,舞台的帷幕慢慢拉开,孩子们献上精心准备的演出。舞台上响起整齐的朗诵声,一篇《说文解字·叙》让留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未落,许慎小学的魏淑瑾老师便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字理课。六书识字、趣填对联、趣猜字谜,一个个趣味横生的环节让大家全情投入其中。几位留学生在“同桌”小学生的帮助下,答对了魏老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在魏老师的巧妙设计下,趣猜字谜的答案连在一起合成了“友谊长青”四个字。后来的节目,如民乐联奏《古韵悠扬》、街舞《Fantastic baby》和武术《武林风》等,引得留学生纷纷喝彩、拍照录影。
要分别时,刚刚成为朋友的留学生和孩子们都依依不舍。短短一个下午,漯河的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所学向远方的朋友们展示了中华的传统文化,留学生们则用或熟练或生疏的汉语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国家,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朋友与孩子们结下了跨越年龄和国籍的友情。
留学生与源汇区受降路小学学生认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