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财经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

信用卡遭遇海外盗刷 持卡人怎么维护权益


近期,一名信用卡用户遭遇海外网络盗刷却成功“自救”的帖子在网络火热传播。不少人一方面感叹当事人的机智,另一方面也心存担忧:对大多数不会“自救”的消费者来说,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遭盗刷后无法取消交易

但可以及时冻结

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银行卡线下风险防控增强、宣传力度加大,一部分犯罪分子转移目标,在无卡支付渠道寻找机会。相对于传统欺诈案件,网络支付渠道的欺诈案件风控难度更大,消费者举证维权困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一个近期传播甚广的网上热帖中,当事人被不法分子在海外网站盗刷三笔大额消费,近8000美元。发现账户信息出现异动后,当事人第一时间给银行信用卡客服打电话,要求取消支付。但银行客服人员表示,银行没有权利单方面取消。

持卡人不明白被盗刷为啥不能终止交易?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遭遇有疑问的交易,银行确实不能单方面取消交易。一方面是遵循卡组织的清算协议,另一方面银行也要防范道德风险,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这笔交易是被盗刷,还是恶意欺诈。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能终止交易,但持卡人发现被盗刷后仍应第一时间向银行反映,及时冻结信用卡,先确保损失不再扩大。

信用卡专家建议,遭遇海外盗刷后,持卡人应第一时间通知发卡行否认交易,冻结银行卡。并尽快向警方报案,保留报案回执,之后配合公安机关和银行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自救”不如事前预防

及时出台相应法规

在热帖中,持卡人的三笔盗刷都发生在美国的购物网站上,当事人凭借流利的英语与网站客服沟通后,取消了不法分子下的订单,追回了损失。但是,如果不掌握流利的外语、对网络购物不熟悉的持卡人又该如何维权?

“银行在取得持卡人被盗刷的相关证明材料后,会代持卡人向境外卡组织申请盗刷损失的追偿。”一位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国外无卡、免密交易的网站也有承诺,遭遇盗刷可以先期赔付。但前提是请持卡人妥善保管好卡片支付信息,没有向他人透露或者在可疑的网站上填写。”

业内人士指出,在信用卡盗刷等风险不断攀升的情况下,1999年出台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已难当大任。国家应借鉴银行卡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尽快制定并出台有关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别法规或条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卡使用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不过,在专项维权制度出台前,消费者的“自救”更多体现在事前预防。专家建议,持卡人在境外刷卡时,要注意保管好个人以及卡片信息。如果担心海外盗刷,可以向银行申请关闭海外无卡支付,或要求开启“预留手机动态验证码”及“动态口令”等高级别验证方式。此外,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还推出了“盗刷险”,可以为刷卡提供一定安全保障。据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