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月13日 星期

绿城享绿


●王继兴

城市是什么?

法国一位地理学家回答说:“城市既是一种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是的,从景观、气氛、特征、灵魂讲,一提水上之城,人们自然知道是指意大利的威尼斯;一提“音乐之都”人们自然会想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在我国,“泉城”是济南的简称,“冰城”是哈尔滨的美誉,“榕城”是福州的代号,“牡丹城”是洛阳的桂冠……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郑州市赢得了许多闪耀着光彩的荣誉和称号,但是作为一个“郑州人”,从最直接、最实际、最朴素的生活感受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绿城”二字。一提“绿城郑州”,即使是冬天也会顿觉一派温馨,如果是夏天更会迎面凉风习习,心里总是甜甜的、爽爽的、润润的,有一种醉意的享受!

我是1953年来到郑州上中学的,那时我刚刚13岁。195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从开封迁到郑州。从那时起,郑州便在诸多街道开始大规模种植法国梧桐。郑州的气候和土质,特别适合法桐的生长。因而,我亲眼看到那一株株摇曳着婆娑绿叶的亭亭枝干,只几年功夫便葳然蕤然,绿阴如盖了。古老而年轻的郑州,渐渐被浓浓的绿阴浸洇、漫延、遮护、覆盖,犹如一位朴素的村姑,披上了芳草一般青翠的衣裙,倍显俊俏。这绿色,大概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印象太深,于是郑州被呼作“绿城”的赞誉愈传愈广。平时,我们走在那绿色长廊构成的林阴道上,尽管炎炎烈日当空,也浑然不觉炎热;尽管骤然来阵细雨,也浑然不觉湿意。只是,年年如此,岁岁这样,倒也觉得平常,未必是种享受了。

有一年,我应邀到青海去采风,首次穿越戈壁滩,我的心由于缺绿,差点儿渴死!那天,我们从青海湖到格尔木,近800公里的途中,放眼望去,空旷复空旷,荒凉复荒凉!汽车飞驰一两个小时,别说见不到一个村庄,甚至连一棵树、一棵草都见不到。难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描述戈壁滩时说“黄砂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炎日当空则“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一但风起则“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由于长时间看不到一点点绿色,我心里干渴冒火,特别思念中原、思念郑州,思念郑州的树、思念郑州的绿。我突然有所顿悟:我天天、月月、年年躺在绿色的怀抱之中,原是上苍特别恩赐我的一种享受呢!

青海归来,我倍加珍爱郑州的绿了!我家住在纬一路上,大院的门前就是一条浓荫蔽天的林荫大道,不远处便是金水河。过去的金水河,岸破树秃,污水横流,被称作“郑州的龙须沟”。后来经过彻底治理,成了城市的一条树木葱茏、鲜花斗妍的绿色玉带。为了享受绿色,我天天清晨迎着曦晖在河岸的林间散步。绿染双目,风拂心头,我写过近百首吟咏花木的小诗,都是我在金水河岸边林间散步时,那一株株垂柳、白杨、木槿、枫树、紫荆、石榴、银杏、丁香等引发的思绪。

不夸张地说,郑州的绿色,早已经从街道、广场、河岸和公园,漫进了机关、社区、院落和家庭!我家的窗外就有两棵合抱粗的法桐树,那翠绿的枝叶就搭在我书房外的阳台上,即使不出门,也时时能够享受绿色。那法桐不仅绿阴可人,到了秋天,偶遇夜雨,淅淅沥沥,叮叮咚咚,更有韵味。

我在郑州已经工作、生活了55年,自己觉得对自己的城市太熟悉、太了解了,后来才明白,我熟悉的是过去的郑州而非今天的郑州,我知道的是城里的情况而非全城的情况,我了解的是局部的绿城而非整体的绿城。

2016年春暮夏初的一天,老友慎廷凯先生打来电话:“今儿天朗气清,城外看绿去吧!”我们驱车走107向北,沿黄河大堤向西,登邙山,过鸿沟,穿桃花峪,经广武镇,又向南到尖岗水库,游樱桃沟……那些地盘,有的属于金水区,有的属于惠济区,有的属于荥阳市,有的属于二七区,有的属于新密市,但统属郑州。我们一路前行,满眼翠绿,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先说黄河。一走进黄河大堤岸边的防风固沙林带,但闻鸟声啁啾,树密影翳,便恍如沉进了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溢着淡淡清香、丝丝甜味的空气,好像经过过滤一样,被吸入肺中便立即淌向四肢,流向大脑,漫及每一根末梢血管和神经,周身积存的多年疲困,顿然消失殆尽,立马一身轻松。1100米宽、74公里长的林带,俨若一座巍巍长城。正是有了这座长城,郑州每年春天昏天地暗的扬沙天气才越来越少了。“林密叶茂阴蔽天,宛如长城筑中原。但凭绿色屏障在,不教风沙度邙山。”漫步其中,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次说邙山。在我先前的记忆里,邙山是座秃山,黄土裸露,沟壑纵横,偶尔有株野生的酸枣树,也时时在黄风中孱弱地颤抖、无奈地哭泣。如今再看邙山,青峰起伏,碧壑笼烟,崖崖披绿,坡坡流翠。荥阳市林业局的朋友介绍说,2000年荥阳市森林面积只有9.6万亩。此后,他们抓住机遇争取到了世行、亚行、黄防林、淮防林、退耕还林等资金,先后实施了风沙源生态治理工程、农田林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森林生态城、林业生态市等重点工程,使森林面积扩大了4倍,达36.31万亩。他还说,荥阳的河阴石榴历史上曾是“宫廷贡果”。近年经大力扶持和推广,已形成了从广武唐垌到高村乡枣树沟村长15公里的河阴石榴产业带,去年被评为“中国石榴之乡”。五月花开,如火如荼;秋天果熟,冰齿含笑。这里,已经成为果林观光胜地,夏秋游人不绝。

再说尖岗。如果不是实地考察,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为了涵养尖岗水库,在郑州市的西南方向,在尖岗水库的四边周围,几年时间竟然营造了十多万亩浓浓密密的林木。多么阔大、多么幽静、多么怡神的生态休闲之地啊!当汽车把我拉入那片森林的时候,我恍若离开了嘈杂的红尘俗地,走进了绿色的桃源仙境。道路时曲时直,地形时高时低,树种时变时换,树阴时疏时密。一处处大大小小的游园,已具雏形。一湾湾水库的碧水,清可鉴人。一条条通幽的曲径上,有对对情侣在悠游踱步。一缕缕玫瑰色的夕阳,抹得林梢倍显辉煌!我沿着水库的曲岸走了一阵,仿佛走进了十九世纪俄罗斯风景画里……

饱餐了一天的绿色,我看到了一个更大、更美的绿城,看到了一个更靓丽、更舒心的绿城,看到了一个更富诗情、更具画境的绿城!回到家里,情潮难平,磨墨铺笺,挥毫书写了这样一幅斗方:全城处处是绿荫,时见蓝天兼白云。此后昂首走天下,乐道“我是郑州人”!

(王继兴,《大河报》原总编辑,著有 《编报余墨》、《黄叶集》、《萍踪感悟》、《醉享夕阳》、《云影笔踪》等)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