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千
好彩头的领军人物一个叫翟宗伟,一个叫汪贝贝。两个大学生因创业而结缘,结了业缘,然后又结下情缘,很有点当年那种“革命伴侣”的味道。他们不是简单的1+1的结合,而是两颗创业火种的吸引与碰撞,结果呢?结果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好彩头饮品有限公司”的赫然问世。
好彩头饮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是河南省饮料行业的标杆企业。之所以成为标杆企业,是因为企业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含金量和健康值。其生产坚持高门槛进入、低端化淘汰,严格甄选原材料供应商,从原料的源头、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技术管控等全部环节确保了安全、健康。这样的产品自然倍受青睐,已经覆盖了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二十多个省、200多个城市,甚至吸引了全国知名饮品企业“海天”的关注……
仅仅这些吗?当然不。如果列举一些数字,也许更让人钦服,但我不想罗列那些数字,感动我的是人——是翟宗伟、汪贝贝这两个年轻人。
他们很有理想。2003年,他们分别考入了各自的大学。有趣的是,他们都非常关注社会实践,在一边努力学习的同时,一边在实践中谛听着时代之音,酝酿着未来理想的翅膀。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使他们在大二、大三期间就有了初步但又是明确的人生规划。当别的大学生还耽于幻想、沉浸于纸上谈兵的时候,他们已经凭借在“和丝露饮品公司”与“联想集团”的实践登上了放飞理想的台阶。
他们很能吃苦。翟宗伟出身于贫寒的农家,艰难的岁月成了他打造意志的磨刀石;汪贝贝从小失去父亲,单亲家庭的困难无助成了她勇于登高望远的长梯。大学生活,原该是有浪漫色彩的,可是那四年,他们不仅要打拼学业、还要打拼生活,自强自立的性格,使他们在收获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归还了助学贷款。尔后一路走来,有希望、有失望;有顺境、有逆境;有花开、也有风雪泥泞。创业的路上啊,他们饱尝了苦辣酸甜。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能吃苦的人,才能酿出美酒。”诚然信然,这一对小夫妻苦中作乐,硬是踏出了创业路上的坚实脚步。
他们很能拼搏。如果能“吃苦”是一种耐力,那么,能“拼搏”则是一种勇气。在翟宗伟与汪贝贝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愈挫愈强的勇气。十多年来,倘若他们在自己遇到的任何一次挫折面前低下头来,“好彩头”就可能成为“无彩头”。然而他们没有气馁,始终昂扬着创业的意志。在逆境中他们勇于拼搏,在顺境中他们同样不忘开拓。业内的一次又一次省市或全国的糖酒招商会上,都有他们的身影,都有他们的产品亮相,都有他们朴实而又沉甸甸的声音。他们深知,在竞争激烈的饮品市场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敢于讲好自己的故事才能风生水起。
他们很有爱心。“仁”与“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漯河好彩头饮品有限公司”能有今天的格局,与翟宗伟、汪贝贝的人格美德密不可分。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善行天下,共享丰盛。”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们从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从不降低员工的伙食标准。他们关注的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员工工资的稳步增长。
他们志在远方。远方,究竟是多远?没有人说得清。或者说对于不同的企业家而言,远方有着各自的色彩。翟宗伟和汪贝贝创业当初曾说过这样的话:“就想在全国打造一个模型,让人们看到大学生成功的形象,在全国摇起创业的大旗。”这是他们的目标、是他们的初心,于今看来,当他们从一个十多人的手工作坊,发展到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并成功与“海天”联姻、与“王老吉”结缘、进而去收购青岛年轻派国际贸易公司的时候,应该说,“大学生创业的形象”已经傲然挺立于世人面前。可是,他们显然没有歇下来的意思,翟宗伟说什么来着?哦,他说,他们才只是开始;汪贝贝说什么来着?哦,她说,他们会做得更好!我明白了,他们的远方就在他们的“初心”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