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李 丹
乐教、爱生、爱岗、敬业,是郾城区实验小学教师宋新耀真实而平凡的写照。从教28年来,宋新耀一直把“诚实做人,勤恳做事”作为人生信条,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荣获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第三届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还获得郾城区五一劳动奖章。
为人师表 勇于创新
宋新耀深知,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除了包含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外,还有品格因素、情感因素。教师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教师的理想和追求,无不通过言行举止表露出来,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为此,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工作再忙、困难再多也不间断。日常生活中,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注重个人修养,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注重与同事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也一定做到,非常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学改革时,宋新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不放过每一次实践机会。他知道,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都在课前做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他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多给学生一点儿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创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用心付出 以诚相待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宋新耀认为,只有从内心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以诚相待,体谅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积极换位思考,对学生少苛求,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他的一名学生,父亲因病去世,弟弟年幼,一家人的生活要依靠亲戚、邻居的周济。这种家庭遭遇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益严重,学习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并且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宋新耀深切感受到,相比生活上的关心和近乎施舍的同情,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阳光。平日,宋新耀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谈心,解开他的心结,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和爱护。看到这个学生渐渐振作起来了,学习也进步不少,宋新耀感到无比欣慰。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宋新耀的妻子因脑出血昏迷数天,虽然最后苏醒过来,生活却不能自理,智力严重下降。当时。宋新耀的女儿正在上大学,他和妻子双方的父母也年事已高,家里的一切事情都靠宋新耀一个人打理。他一口一口地给妻子喂饭、喂药,为防止妻子得褥疮,坚持每天给她洗澡、擦身子,每天晚上定时查看妻子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对妻子进行康复训练。妻子病情稍微有所好转,宋新耀就又踏上了工作岗位。
宋新耀分管学校行管、后勤和德育工作,还承担六个班的课,工作任务繁重,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可他从不讲条件,无怨无悔,尤其是在迎接国家均衡教育验收检查期间,对校园环境的排查与整治、各种设备的购置和维修、迎检资料的整理等,宋新耀都要亲自处理,经常深夜还在学校忙碌。德育工作方面,宋新耀创新工作思路,以“守礼修身”为主要内容,通过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常开展“跳蚤市场”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节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