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20日 星期

“富有”的烦恼


■张英超

每隔一段时间,看到家里凌乱时,我总要在家里整理一次内务,每整理一次就让我觉得自己很“富有”,但随之而来的是烦不胜烦:鸡肋样的东西咋回那么多?抽屉塞满,衣柜爆满,阳台成了杂货铺,扔狠不下心,留又没处放,颇让人左右为难。

20世纪90年代看过一部电视局《北京人在纽约》,记得里边的主人公王启明在纽约安家时就是从外边捡的沙发和电视。那时感觉是美国人真富有,现在想来美国人这种不用了就扔的行为,不愧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方式,既宽敞了自己,又方便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扔”是避免鸡肋样的东西充斥家庭的最省心最有效的途径,一扔了之,是比“送”要好得多。鸡肋样的东西送给谁呢?比如说衣服吧,你认为几百块钱买的,还没穿几天,不想穿了,扔了可惜,那就送给亲戚吧。可是亲戚十有八九是不领情的:送我个破烂儿,谁稀罕!如此就徒增了亲戚之间的嫌隙,何必呢?不过一扔了之也会扔出烦恼的:前几天我整理房间,不小心把女儿的将近一千块钱的耳钉连同其他杂七杂八的小东西扔了出去,换来了女儿和老婆一片讨伐之声,害得我半夜到垃圾箱里翻腾却无功而返,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我还得下决心扔呀:电视柜下边的几个抽屉里放满了多年以前组装电脑用的主板、风扇、内存条、数据线、鼠标等等,早就过时和没用了,老婆也催促我多次把它们扔掉,可我就是舍不得,让它们白白地偏安一隅;那一套餐桌和椅子,从来没用过,却霸占着餐厅,成了杂物的乐园,狠狠心不送你就扔吧;还有还有,那个汽车罩装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床底下有三年没见天日了吧……是的,还有许许多多没用的家物什排着队要你扔啊!

我由此感叹,人若只能得而不能舍,积攒起来的所谓财富实际上成了一种负担。这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笔下的“蝜蝂”。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在这里,柳宗元是讽刺那些敛财无度的官员的,而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在持家的理念上是否也能从中汲取一点教训呢?

实际上,越是普通人家,越是常见蝜蝂的这种现象:把家当成了容器,能往家攒东西,不舍得东西从家里送甚至扔出去。天热了,家里的米啊面啊容易生虫,待到我把它们往冰箱的冷冻匣里放的时候,我竟然发现冰箱里还堆满着今年春节时的食品。明知道这些食品放了这么长时间已不新鲜甚至变质,但还是不舍得扔,只得把那些米呀面呀强往里塞。我知道,匣子里塞满了东西后,再从里面拿东西做饭很不方便,甚至有些食品会被长久地遗忘在下边成了古董也说不定。唉,光为贮存这些东西的电费不知又能买多少新鲜的东西了。

我由此想:人们是不是也把自己脑袋当成了一个万能的冰箱了呢?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扩容,脑袋里装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想交织在一起,使你的生活不再单纯而沉重起来,不知道及时整理,以至于有些思想落伍了变质了还不知道清理掉,白白耗掉了很多生命能量。就像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已不会有开花结果的可能,可它像湖水一样沉淀在你的心底多年,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泯灭,一遇微风的轻抚,它就会荡起层层的涟漪,其中的遗憾和苦涩只有自己咀嚼品味。可有什么用呢?失去了永远失去,平添了你的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烦恼。

人生只有不断舍,才会不断有所得,无论是我们的财富还是思想和情感,都莫不如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