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5月23日 星期

苦难磨砺出彩人生


■孙永辉

平时读书不多,所以没有刻意去分类,最近闲暇偶读,书目的内容指向了相似的主题——人生的苦难。

苦难以两种题材三种版本呈现:小说家塑造人物的苦难,作家自身肝肠寸断的苦难和女作家热切期盼的苦难。阅读时空上颇具奇幻色彩的连贯性,多种苦难虚虚实实的错位交织,让原本活着就有些迷茫的自己坠入了冥思遐想的纷乱空间。

最先接触的是述说人生苦难的小说《活着》,这是孩子九年级的语文教师推荐给孩子的第一本书。《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年少轻狂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曾经殷实的家庭很快被他挥霍一空,之后,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作家以近乎冷酷的笔触,讲述了福贵先喜后悲少喜多悲的苦难命运,没有给福贵时来运转至少有所好转的阅读预期留下多少空间,浓重的悲剧色彩萦绕在心头,竟然有夜以继日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福贵的苦难是艺术的虚构,是精神层面的摧残,而作家史铁生的苦难则是无情的现实,是血肉之躯的折磨。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因双腿瘫痪22岁时开始轮椅生涯。30岁时,肾病的折磨让他无法再在街道工厂上班,回家疗养的他开始写作。肾病恶化为尿毒症后,他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他娓娓道来了自己苦难的人生经历和痛苦的思想嬗变历程: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现实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苦难无不让人痛彻心扉。倘若还有人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风雪中,从灵魂深处发出渴望苦难的深情呐喊,会不会让人觉得“荒诞不经”。和《我与地坛》一同收录在《20世纪中国散文精选》中的当代女作家马华的散文名篇《渴望苦难》中,就有这样慷慨激昂的真情表白: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编苦难,诉苦难,盼苦难;无奈者,挣扎者,垂青者,人生际遇不同,生存状态相异,对于苦难的感悟和表达自然会有不小的差别。仰望浩瀚深邃的苍穹,俯瞰气象万千的大地,瞩目熙熙攘攘的人潮,洞观悲欢离合的生活剧,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想要弄明白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并不容易。

伴随人类历史或者人生的苦难,有的可以尽力避免,有的完全在于掌控之外,苦难之于我们,不是想要不想要的问题。当厄运来临,痛苦、哀伤无济于事,苦难面前,人应该有个大心脏,像福贵那样顶天立地的撑着、忍着、坚强活着,活出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成为“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作家的本意就是要借助福贵这个形象,通过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苦难有个如何看待的问题。史铁生曾经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了好几年,终于想明白了,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因为不试白不试,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确实,对于苦难,无法摆脱的只能坦然接受,淡定面对,以积极的心态,找寻到自我拯救的出路。史铁生抱着“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的想法,开始尝试写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人生路上,风雨坎坷在所难免,关键还要看我们内心的格局和担当,也许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有些苦难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平平安安地活着其实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如果想要拒绝人生的了无痕迹平平淡淡,那就必须下定决心付诸实际行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渴望人生的丰盈,却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马华《渴望苦难》的激情呐喊,正是期待浑浑噩噩时的当头一棒,蹉跎岁月中的猝然打击,让迷失打蔫的生命在突如其来的困苦和磨难中手足无措,彷徨、无助、绝望、挣扎,从而焕发生命的活力,挑战人生的艰难,绽放人性的光彩。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对于志向高远的仁人志士来说,对于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智者勇者而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难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正是有了这样的厚重支撑,正是不畏苦难愈挫愈勇的努力向前,方能破茧成蝶,不断开拓出柳暗花明的崭新境界,短暂的人生因此而多姿多彩,人性的光芒也会点亮历史照耀未来,成为一个时代的指路明灯,引领社会滚滚前行的方向。

活着免不了苦难,苦难磨砺出彩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