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5月26日 星期

梨园花开沙澧岸

《贾湖笛声》剧照。 本报记者 胡鸿丽 摄
《白发亲娘》剧照。 本报记者 胡鸿丽 摄

■本报记者 陈思盈 张晨阳

场景一:2016年12月16日,冬日的沙澧大地,一片肃杀,但漯河市豫剧团《白发亲娘》的排练现场,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生龙活虎的景象。省纪检委指定2016至2017年度赴全省各地巡演剧目之一的大型现代戏《白发亲娘》在这里开始了巡演前的重排。一个月后,《白发亲娘》首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中国剧协副主席、省豫剧院院长、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看了这个戏,我非常激动,非常感谢漯河的知名剧作家余飞老师,能写出思想性强、接地气的好剧本,戏排得非常好,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群众演员,都很入戏。近年来,漯河市豫剧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市纪委、市文广新局的关注下,15年来,出演该剧的演员已经换了三代,仍长盛不衰。

场景二:2016年11月16日,在“濮阳杯”第七届黄河戏剧节上,漯河市豫剧团参赛剧目大型原创神话剧《贾湖笛声》获得金奖;胡瑞乔、刘燕玲获得表演一等奖,贾传敬、李金环获得表演二等奖,陈首凯、岳宗宝获得表演三等奖;舞美设计余大洪、宋刚硬,灯光设计孙建海、宋文浩、汤二伟,化妆造型张力丽、宋盈盈,道具邢焕章、宋志强、贾志伟,漯河市豫剧团乐队分别获奖,几乎包揽了戏剧节上的所有奖项。同时,《贾湖笛声》也荣获了河南省文化厅2017年度“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加工提高项目”。

2016年,是我市戏剧界收获颇丰的一年。以上两个场景涉及的戏剧及戏剧剧本,是我市戏剧事业异彩纷呈的集中展现,都获得了2016年市文艺精品奖。

2016年,我市戏剧界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响应,深入基层和群众,采撷生活养分,创作戏剧精品,送去演出服务,播撒文化种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谈及漯河戏剧事业取得的这些成绩,市剧协主席陈解民说:“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文艺工作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文艺方面的讲话,纠正了文艺工作者在经济大潮中偏离的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受到了极大鼓舞,重新回到了‘两为’方针的正确航向,充满了创作激情。二是就漯河而言,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制订了很多支持文艺事业发展的文件,采取了很多发展文艺事业的措施,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优秀作品、培养文艺人才等。同时,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积极进行‘深扎’活动。”2016年8月末,由陈解民创作的《市长的女儿》在安徽省太和县太和大戏院举行了场面宏大的首场演出,截至2016年底,该剧在安徽巡演了近百场。

戏剧的创新与别的艺术样式不尽相同,它是建立在充分传承基础上的;既要反映现实生活,又要符合戏剧规律,才是创新的正道。2016年,漯河市豫剧团在发展与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成功举办两届“幸福漯河梨园情”擂台赛;“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到周边六地市;在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上获得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由省委宣传部和省剧协倡导、《河南戏剧》编辑部主持举办的“全省戏剧院团漯河经验交流会”在漯河举办,全省数十家院团学习该团管理经验及先进成果,并在全省院团推广。

戏剧剧本是戏剧艺术的一度创作,它是戏剧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基础,即所谓“一剧之本”。一个好剧本不仅是“案头之作”,还要是适合搬上戏剧舞台,得到当代观众共鸣的“场上之作”。2016年12月下旬,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剧本征集活动评奖结果出炉,由漯河市戏曲创作工作室常文韬创作的《靖边巡抚》、余飞创作的《莫邪关》获得三等奖。余飞先生说:“写戏,不能求成名,不能只为得奖,而是让老百姓看了还愿意看。近几年来,特别是2016年,漯河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有力政策,鼓励大家多创精品,这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振了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市还存在缺乏创作人才、缺乏精品剧本、缺乏企业融入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政府长期引导和支持。”

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推广普及传统戏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市于2016年11月启动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采用一批戏曲名团名家带头走进校园的方式连续举办了多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陈解民说:“繁荣发展戏剧事业,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戏剧精品,让漯河戏剧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