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6月6日 星期

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多措并举 确保实效

本报讯(记者 李丽娟)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延伸至农家,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引人驻足,一座座庭院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下分外美丽,一件件崭新的健身器材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上……近日,记者来到源汇区干河陈乡何王庄村,深切感受该村面貌的美丽蝶变。

事实上,何王庄村不过是我市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督导检查,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不断呈现在沙澧大地上,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幸福的农村发展新画卷。

突出重点 打造亮点

堆埋的基础上,积极使用符合农村实际、无二次污染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新技术,开创人居环境工作新局面。

强化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都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指挥部进行了调整,加强了领导,充实了人员。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挥部办公室与“两城同创”办的合署办公,实现了城乡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我市组织召开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观摩动员会,为各县区、各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标准。

同时,强化检查督导。建立了月检查、季督导、年底考评的督导考评体系。动真过硬的资金奖罚和责任追究,使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新高潮。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王庄村村民吕付喜乐呵呵地说:“以前的臭坑塘变成了休闲广场,保洁员每天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还通了天然气、装了路灯,村里美了,心情也好了,俺感觉越来越幸福了,跟城里人生活一样啊!”

今年,我市以农村道路畅通、乡村绿化、村庄亮化等为重点,强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积极开展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抓整治,改善农村环境。4~5月份,我市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依据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五有”标准,对城乡接合部及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等进行拉网式摸排、清理,重点清理生产、生活堆积物,从而实现了农村河面清

爽、地面干净、立面整洁、室内卫生。据不完全统计,仅4~5月份,全市共出动大型清除机械和车辆300多台次,清运各类垃圾5万余立方米,新建垃圾池500多个。

抓美化,打造靓丽农村。坚持把村庄美化作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县区均已通过栽种各类绿化树木、粉刷墙面、绘制“新二十四孝图”文化墙等方式,对村庄街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文明新风,“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面貌正逐步展现。

抓亮点,打造“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今年,全市按照每个县区创建省级达标村和示范村分别不低于60%和30%的创建目标,在原有整治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各县区按照县区连片、全市连线的整体布局,选出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把这些示范村打造成人居环境示范带、乡村旅游观光带和城乡一体化靓丽带。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是民生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实事,也是一项难度大、易反复的长期工程。在推进中,我市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强力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创新宣传形式。按照“精神引领、文化熏陶、示范带动”的思路,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鼓励志愿者行动起来,培育文明之风、优良家风。创新保洁工作运营模式。为破解农村保洁难题,各县区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引入市场化运作、外包式保洁新模式,从而达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目标。创新垃圾处理新技术。在确保无露天焚烧和无防渗措施

开栏的话: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今天起,本报联合市“双创”办推出《整治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专栏,聚焦全市各地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的新做法、新成就,为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