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16日 星期

我的绿水青山梦


■赵彩云

八岁的儿子近来迷上了垃圾分类整理。每次带他出门需要扔垃圾的时候,他都自告奋勇,并且念念叨叨:“可回收,不可回收”。有一次,我为了考考他,假装把香蕉皮扔进可回收的垃圾桶里,结果遭到了儿子的严厉批评。

为了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回到家,我和儿子一起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才知道 可回收是指可以再生循环,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不可回收是指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还有一些有毒有害不能进行二次分解再造的都属于不可回收的范围。

感谢儿子为我上了一节环保课。如果没有儿子的提醒,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两种不同垃圾的区别,当然也就不知道分类整理这一小小的举动对保护生态的意义。

我不记得我们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桶何时更换了容颜,盛放混合垃圾的单筒垃圾箱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看起来更高大上的不锈钢材质的双桶垃圾箱。然而,垃圾箱越换越高级,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了呢?又有多少像我一样对这些知识懵懵懂懂的人呢?

想起小时候生活的农村,那时候天很蓝,水很清,云很淡,夏听蝉鸣,冬看落雪。日子悠然而惬意。从来只知道雾而没听说过霾;只听说过龙卷风,却不知道沙尘暴。夏天的傍晚,同龄的小伙伴漫山遍野撒欢,湿润的空气里混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从来不知道会有一天连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也会成为一种奢望。

又想起小时候,淳朴的乡民都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挖一个大土坑盛放生活垃圾。一般积攒几个月清理一次。那个时候没有白色污染的概念。集中清理的生活垃圾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分解发酵,施到农田里是最好的肥料。那时候没有人将环保天天挂在嘴边,没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可是人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着大自然的美妙。可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碧水蓝天却成了一种奢望呢?环保是社会大问题,更是关系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一个最普通的市民我们该做点什么呢?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想说,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当你想要开车出行的时候改乘公交;当你晚上休息时,拔掉家庭电器的电源线;当你把洗菜的水节约下来浇花冲厕;当你外出购物拒绝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当你随手拧紧水龙头的开关;当你把自己家里用过的旧物重新改造……这时的你就是一个环保卫士,这时的你就为保护生态做出了贡献。

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在梦里我们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