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娟
70岁的父亲曾是一位农村退休语文教师。之所以强调是语文教师,是因为语文教师一般比别科的教师多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多少都有点浪漫的家国情怀和稍许的自负清高。
作为女儿,我很惭愧,我对父亲的了解其实很有限。我们做父女47年了,但我们坐在一块谈心的时刻在我的记忆里不曾有过。我不曾记得父亲给我讲过人生大道理,不知道他对我的人生有过怎样的期许,更不知道他对今天的我可曾失望?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都是母亲断断续续告诉我的。
虽然我也曾是父亲的学生,却对父亲的教学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他仅短短地教过我一段时间,好像是临时替课,但学生都说他的课讲得好。父亲不仅课讲得好,待学生更是亲如儿女,这一点,他的学生大都铭记在心。父亲的生日,他的学生比我都记得清,在他生日这一天,学生定会为给他送上祝福。我不止一次听他的学生回忆当年在学校时,父亲待他们如何好,使他们终生难忘。
父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一辈子,不会下棋也不会打牌,连扑克牌也不会,麻将更是摸也不摸,但他会拉二胡,也有一副好嗓子,在农村的文艺宣传队,他曾是种子选手。他的音色非常像著名的曲剧演员海连池,曾一度有人撺掇他去考剧团。父亲还写一手好字,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抑或是粉笔字,所以很多年以前,我们几乎整个村子春节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
刚退休时,习惯了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早出晚归的父亲很不习惯,那份落寞是实实在在写在脸上的。由于农村的文化娱乐节目本就缺乏,再加上父亲觉得自己是一个教师,所以他基本上不能融入乡村生活。不过,父亲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乐趣——“老懂”,就是红白喜事上专司礼仪的人。一开始,只是同宗的人请父亲帮忙管管事,几场事管下来,都说父亲管得好,无论多大的场面,总能使控制住,保证不出现乱子;无论多不好处理的事,总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保证各方满意。渐渐地,父亲的“主持”出了名,来找的人多了起来。父亲也从中找到了退休后自身的价值,他还能发挥余热。
干每件事就要干好!
当父亲看到恶俗文化甚嚣尘上时,一辈子教书育人的父亲定下了目标:“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把每一个场合教育年轻人,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父亲知道,老一套的做派很难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必须将古老的礼仪知识和现代的时尚结合起来,才能打动年轻人,才能使优良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从定下目标开始,他买了有关现代礼仪的书籍,看专业司仪的主持,揣摩年轻人的心理。他学会了微信、学会了上网,积极学习流行文化,后来父亲的“主持”日渐活泼起来,但活泼并不失稳重,深受老少爷们的欢迎。邻居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媳妇曾亲口对我说,我父亲现在特别受欢迎,是她们心中的“男神”。当时我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就在不久前,父亲过70岁生日,他的学生还有我们一大家人,齐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给他过了生日。喝了学生们敬的酒,父亲兴奋起来,他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主持时常说的话,他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本村让外村,二是男让女,三是青年让老幼。他会慷慨陈词:“乡亲们,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着温、良、恭、俭、让的优良传统,五千年文明我们要传承下去!男人们,现在是展现你们魅力的时候了!女人们,你们将来都是要当婆婆的,表现好点,让大家都看看我们村未来好婆婆的风采,到时候让外村的闺女争着嫁给我们村的小伙子!我期待大家的良好表现,我等着为你们点赞!”
父亲,我要为你点赞!你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