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博物馆内的30个小宝贝正兴奋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博物馆奇妙夜。“恐龙真的会在夜间复活吗?”“我真的能修补好恐龙化石吗?”“晚上真的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这里露营吗?”……一双双稚嫩的眼睛里洋溢着期盼和惊喜。
“这是我第二次带孩子来博物馆,这里既能学到古动物知识,又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还有增强亲子互动的活动,我们都特别喜欢。”一位家长说。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据统计,2016年度全国注册登记博物馆总数达到4873座,比2015年度增加了181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4246座,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7.1%。2016年度全国举办展览3.08万次,实施专项教育活动10.9万次,参观人数约9亿人次。
随着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也从最初的收集、研究、保管到现在的展示、传播。展览已不是冷冰冰的展示,而是提升展览水平、内容和设计,面向公众的意识不断加强。
“展览拉近了博物馆与人们的距离,现在的展览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除了常设展览,部分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特展和临展来吸引公众,也会开设将展览和教育巧妙结合组织‘展教一体’的活动,加强了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也让博物馆更‘接地气’了。”复旦大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陆建松说。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博物馆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但同时很多已经建好的博物馆却出现开馆时人山人海,随后门庭冷落的情况。博物馆还需提高服务意识、转变管理观念,较强的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参观服务和展品服务上。前者主要指游客参观时的即时服务,后者指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展品,博物馆展示更多背后的文化记忆和故事内涵。
增强博物馆的个性化,避免“个性趋同”,增强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充分体现“寓教于乐”,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