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监会近期内部通报案例显示,有网贷公司冒用保险公司名字来伪造“假保单”,如“小额贷款意外责任险”,并以此作为贷款“前提条件”来要求消费者购买,与借款人线上签订伪造的制式保险合同,按照贷款金额的一定比率收取保费,并要求借款人将保费转入指定的个人账户骗取资金。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投保时,要增强风险意识,通过正规渠道投保。
有法律人士表示,无论是销售假保单,还是利用假保单为平台宣传,本质目的都是打着“信用背书”的幌子进行“资金套利”。“拥有保单背书的信贷产品不仅能够博得缺乏专业知识消费者的认可,在后期打包转让时也更为容易。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求险企提供正式保单和保费发票。保费转账要转到所投保的险企账户,而非个人或第三方可疑账户。再次,取得保单后要登录险企官网输入单号辨别真伪;最后,若不幸碰到“假保单”导致资金被骗,应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