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8月15日 星期

作风在一线锤炼
——郾城区五里庙村蝶变之四
2015年10月5日,黄山路北段顺利贯通。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周鹤琦

多年来,这里房子破旧老化、公共设施缺乏、环境卫生脏乱差;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一座人居环境优美、商贸物流繁荣的城市综合体;此时此刻,这里热火朝天,机械轰鸣,旧民居、厂房等建筑物的拆除势如破竹,学校、居民安置房的建设如火如荼。

这里是郾城区五里庙改造拆迁现场,更是锤炼干部作风的试验场,除旧迎新间,锤炼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成为实力、魅力、和谐、幸福郾城建设的坚实支撑。

2014年起,郾城区发改、国土、城建、劳动、民政、财政等21个职能部门组成五里庙四村“城中村”改造指挥部,120多名征迁干部走到征迁一线,咬定目标不放松,迎难克难不畏难,以超常的决心、超强的作风、超硬的措施,全力以赴打响五里庙征迁攻坚战。

“五加二,白加黑,一天到晚忙拆迁,甚至夜里做梦也是拆迁。”这是郾城区交通局工作队人员三年多征迁工作的真实写照。全体队员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每天东家进西家出,耐心细致宣讲政策,一户一户说服群众。队长朱建华不仅一直坐镇一线,而且每天和李村支部书记张庆喜一起研究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制订推进方案,确保征迁工作顺利推进。

区林技站把抽调的13人分成四个组,细致分工,各司其职。所有人打破常规工作时间,利用早中晚,放弃休息日,入户做工作。每天晚上四个小组在一起开碰头会,汇报工作进度,一些个性问题,集体研究解决。

区民政局干部袁付生,得知局里要抽调人员参与到五里庙“城中村”改造时,当时已经58岁的他主动请缨,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政策,在政策范围内为居民争取最大利益。

“报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这是卫生局工作队全体人员每天早上入户前的集体宣言。沙北医院书记刘彦青患腰椎间盘突出已十多年,但他跟年轻人一样冲在征迁第一线。为了找到一位女户主,刘彦青带人先后到许慎市场、沟张市场、受降路市场等地。辗转多个市场后,最终在孟庙找到了做生意的她。刘彦青把工作地点从家里搬到了大街上,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终于说服她,签订了拆迁协议。

裴城镇司法所所长赵乾坤每天早上6点多就进村入户,深夜11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他把被征迁户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却没有时间照顾怀孕的妻子。

……

在五里庙征迁干部队伍里,这样的身影还有很多很多。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回避,无私忘我,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正是由于众多的他们,一些难事变易了,一些矛盾化解了,一些思想有顾虑的群众“疙瘩”解开了,之前对搬迁甚至对工作人员有抵触情绪的居民,后来不仅交了房门钥匙,还与征迁队员们成了好朋友。

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中,把办公室搬到村中,区四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就地解决问题。征迁期间,区征迁干部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奋战在一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安置区域房屋征收和黄山路贯通工程,解决了群众期盼已久的交通问题,也回应了五里庙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次拆迁检验了干部作风,凝聚了队伍士气。在郾城区有史以来“第一难”的“城中村”改造工程面前,该区所有征迁干部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坚定信念,以苦干实干快干的工作作风,书写了郾城区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