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总基调,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关系,破解各种难题,把握工作重点,进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能动性的思想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重视形势分析,在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准确研判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科学判断形势,才能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正确依据与思想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治国理政实践,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规律,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首先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发挥优势。其次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纵深推进,我国所处的内外环境与所面临的问题愈来愈复杂,如何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体系中关注重点,抓住关键,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事物发展的“牛鼻子”,成为破解改革发展各种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再次是要科学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今世界多元、多极、多变,国际国内的交流互动日益加深,国内矛盾与国际矛盾交融激荡、错综复杂,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科学把握事物相互联系中谋划发展。最后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按照新要求制定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方法论,它要求我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宽广视野进行思考,善于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结论,从而使我们的改革发展方略与政策设计方案更接中国地气,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更有助于破解各种现实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思想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就是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上全面把握事物的辩证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同时还要求我们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相互依存,没有局部就无所谓全局,没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战略思维,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它所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复杂系统及复杂过程。无论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还是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全局性、创新性和自觉性的宏大事业,需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必须立足实践,把握时代特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主观不断符合变化发展的实际,使我们的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四个伟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四个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之源,是理论概括之基。所以,要围绕“四个伟大”实践拓展党的创新理论,并对党的创新理论做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