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海波 石书敏
在全市上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进入高潮之际,市“双拥”办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文明创建任务的同时,立足本职职能,创新开展业务工作,在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及军地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文明创建做出了特殊贡献:
2012年、2017年,我市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2012年至2017年,我市连续六次获得“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市”称号;2017年3月,市“双拥”办被表彰为全国“双拥”宣传先进单位……
创新活动
共建“双拥”模范城市
今年8月在北京八达岭举行的纪念建军90周年全国双拥模范创建成果长城融合展,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参加,河南省仅有我市和洛阳市、信阳市参加。
我市参展的全国“双拥”模范创建成果将“双拥”工作与舞阳农民画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机结合,农民画家用独到的艺术手法,奇妙的艺术构思,从不同侧面勾勒出漯河“双拥”工作的动人场景。我市展区已作为唯一参展单位全版刊登于第8期2017年《中国双拥》杂志。
我市成果展览的轰动得益于市“双拥”办前期创新开展的“双拥”题材舞阳农民画大奖赛。这次比赛不但使“双拥”工作得到了发展,还受到全国“双拥”办、全国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双拥”活动,军地互办实事,“双助双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去年“八一”期间举行的全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揭牌暨创建工作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马正跃指出,坚持把“双拥”工作组织体系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化服务延伸;把“双拥”工作的宣传教育从党政机关、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向社区、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延伸。为此,市“双拥”办组织全市民营企业开展“民企进军营、共叙鱼水情”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进部队体验军营生活,为民营企业和部队牵线搭桥,开展军企共建。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拓展军民共建覆盖面,推动军民共建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目前全市军民共建单位达200多个,这项活动的经验和做法获全省推广。驻漯部队和市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常年开展共建活动,部队官兵经常到孤儿院做义工、到光荣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定期组织孤残儿童进部队体验军营生活,帮助孤残儿童圆梦。
市“双拥”办在此基础上,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绿色春风系列行动”,号召军地互办实事好事。组建“军民心连心义诊送药服务团”,到市儿童福利院、市老年公寓为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体检身体、送医送药、义务劳动,并巡回全市农村、城市社区义诊送药,受益群众数万人次。
服务官兵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
在市“双拥”办的努力下,我市随军家属补贴政策在全省最早实施。市“双拥”办为方便军人军属,始终坚持上门服务,上门发放补贴。
市“双拥”办还实施了福彩、慈善拥军的举措,这一举措开全省全国先河。2007年以来,我市每年拿出20万元到30万元福彩、慈善公益金,对因灾、因病或突发事故造成家庭困难的现役官兵和漯河籍义务兵家属进行救助,累计救助困难官兵和优抚对象2000多人次。
持续开展涉军维权“四心活动”,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是市“双拥”办倾心尽力服务官兵的又一举措。市委政法委、军分区政治部、市“双拥”办在全市和驻我市部队持续开展军地领导齐心、社会各界关心、军人军属放心、部队官兵安心的“四心”活动,市、县区分别成立了涉军维权组织,建立了涉军案件合议庭、涉军维权援助工作站、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站,有力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