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9月14日 星期

文字的味道


■刘彦卿

在湖南双峰闻到了文字的味道

2015年7月,我利用到南方出差的机会,只身前往湖南双峰县,考察双峰洛阳湾遗址。当时,我正在写《天下洛阳》一书,书中将涉及遍布全国18个省市的78个洛阳村及其数百处洛阳名物,有相当一部分必须亲自前往考察,双峰洛阳湾便是其中之一。

在双峰县洛阳湾,我闻到了文字的味道。

其实,那只不过是洛阳湾景区内惜字塔旁的两副楹联,一联为:百代圣贤高仰止;千秋文字发馨香;一联为:字味香成丹桂;炉烟瑞结祥云。联中,“百代圣贤”所高山仰止的人物,无疑是指一代字圣仓颉和许慎。

据许慎《说文解字》载,汉字为黄帝时史官仓颉所创造。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只是当年仓颉造字后,并没有把造字的密码公之于世,后人在使用文字时很不方便。于是,许慎才苦苦钻研,用毕生精力探究出构成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类型,及其文字使用的基本方法,并著书立说,将其公之于世,泽被后世。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六书系统为依据。

后来,人们将仓颉和许慎并称为“字圣”,一个是造字之圣,一个为解字之圣。但由于文字仅仅是个工具,传之千年,司空见惯,人们只是图一个方便,很少有人在咬文嚼字、挥毫泼墨之余,会品到文字的味道。

文字静静的,冷冷的,还有味道?

当然有!你看这两联,文字的味道简直馨香扑鼻。

除了刻在龟甲兽骨上、写在竹简丝绸布帛上、印在各种纸张上,所生发出浓浓的书香之外,竟还会有“香成丹桂”的字味。要知道,“丹桂之香”,乃百花里无有及者也!

此联道出的古人对文字的态度是多么的敬畏,对字圣的敬仰是多么的虔诚,道出了文字对热爱它的人的回报,这,又是多么的体贴入微。

触景生情,我猛然间想起《二刻拍案惊奇》中那个敬惜字纸的传奇故事。传说宋时王曾的父亲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字纸,就拾起来焚烧掉。遇到落在粪秽中的字纸,同样捡起来用水洗净,或投入流水中,或晒干了烧掉。如此行事多年,一日妻子临产,忽然梦见孔子托梦说:“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后来中了状元,官封沂国公,这便是有宋一朝与吕蒙正齐名的状元宰相王曾。

在惜字塔看到了古人的文化习俗

惜字塔,是用于烧毁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又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字库、文风塔、文峰塔,客家地区称敬字亭,台湾多称圣迹亭,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

受中国传统文化及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敬书如同敬神。在读书前不仅要洗净双手,有的甚至要更衣沐浴,每年还要在文圣孔子、字圣仓颉的神位前,举行请神、上香、诵经等繁文缛节。在古人看来,字和纸都是圣人传下的,应当爱惜,否则便会亵渎圣灵。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于是,古人在街头和寺庙门旁,很虔诚地修建有专门的惜字炉,用来焚烧用过的字纸。

每年仓颉公、文昌帝君生日或是农历正月初九“天公生”那日,好多地方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秀才以上的文化人,要穿戴整齐,童生要穿新衣服,读书人准备牲礼、果品,在惜字塔前举行盛大的“仓颉纪念大典”。演戏敬神之后,将灰烬清出,装入被称作“香亭”或“春猑”的木盒,随着沿路鼓乐吹奏,由文人抬至河边,行恭送纸灰入海仪式,称为“行圣迹”或“恭送圣迹”。选择的河流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能通大海的河流,因为人们相信海的尽头与天相通,字纸灰应该回到天上,回到仓颉的身边。

古代除了有“惜字炉”、“惜字塔”外,读书人还会集聚在一起,自发地组建“惜字会”。惜字会的会员募集善款,刊印善书、善文,免费分发给百姓,宣传惜字理念。同时,还经常或雇人或自己亲自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收拾字纸,然后送到惜字炉内焚化。

据史料所载,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相当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于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有些塔龛中供奉仓颉、文昌、孔圣、许慎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与吉祥图案。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每位老师的宿舍,墙角处总会静静地放置一个废纸篓,积攒的废纸要统一处理。老师也时常教诲我们说,爱惜字纸的人,就会增长智慧等。惜字风俗的销匿,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就是国人文字观念的普遍淡漠,对文字的践踏和伤害。想想当年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的艰辛,想想二圣的初衷,所以,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必须从敬惜字纸做起。

由此,不由想到漯河。

漯河,要让人闻到文字的味道

惜字,是一种行为、一种仪式、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才有专门为文字而建的惜字塔。尽管经过十年动乱的损毁,但目前在全国还能找到不少的惜字塔遗存。

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的许慎文化园,占地150余亩。园内有六书石柱、中华辞书博物馆、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状元堂、5D动感影院、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等建筑,还有字圣碑林、魁星亭(金榜石)、字形解义、蟾桂山、字源石、部首方阵、励志铜雕等景点,我欣喜地看到,在殿西侧,也有一座惜字塔。

走进许慎文化园,神道中轴线上那巨大的许慎雕像,自开园至今已站立了数年。先生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故园,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其实,先生是有想法的。尤其是2014年许慎文化园被定为全国AAAA级景区后,先生那平和的目光似乎又揉进了些许期盼。

先生似乎在说:崇文尚贤、敬天惜字,能否先从漯河做起呢?能否先从修复一座惜字塔做起呢?让文字文化的味道愈品愈新,愈久弥香!

先生知道,敬惜字纸的习俗虽然在国内不再盛行,但这一习俗也传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地后,一直在不断地传承。先生知道,就在2005年岁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瑞典籍藏书家艾思仁博士,邀请友人来家里聚会,观赏他所收藏的珍本古籍时,还曾按照中国传统的“惜字如金”、“敬天惜字”风俗,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祭书祭字活动。

你看,先生那直挺挺的腰板,充满自信。先生有足够好的耐心,不管你怎么看他,不管你是否真正尊崇他,他都那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威而不猛,气定神闲!

因为,他早已把自己站成了一道云卷云舒的风景,站成了一座仰之弥高的山,站成了一汪浩瀚无垠的海。

他知道,总有一天,国人会被华夏文明之学统和道统点醒,会找回自己的文质彬彬的样子,会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到那时,或许自己身上已落满灰尘,细节不再生动,面目不再清晰,气象也不再宜人,但仍不失其神采奕奕。

到那时,先生才会欣慰地道一声:斯文在兹,吾道不孤矣!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