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新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提出了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质监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积极投身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为“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做好破除体制障碍的“除法”。漯河市质监局由于原来实行垂直管理,人员少、任务重、行政审批事项多,长年来实际从事监管服务的一线行政执法人员不足60人,却要承担228项监管职责,基层监管服务人员忙于奔波,常常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整体工作陷入创新乏力、疲于应付、履职不力、执法粗放的怪圈。局党组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阳光漯河”建设整体部署,持续遵循“行政审批先行先试,技术支撑填平补齐,监管服务齐头并进”的建设改造规划,建立 “一网、三库、五系统”的“阳光质检”信息化系统,探索全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管新模式,打破行政审批、执法监管和技术检测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孤岛”现状,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达到执法、审批互联互通、监管服务一体整合、安全风险超强预警的目的,充分解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力,释放提升全市产品竞争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服务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一是精简整合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取消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等行政审批事项;将部分事项下放到县质监部门办理。二是推行网上集中审批办理。10大类24项行政许可和行政服务事项,设置网上办事大厅,制作二维码《办事指南》,一揽子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质监窗口”,推行“网上集中受理、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颁证”服务新模式。三是开辟网上办理“绿色通道”。对入驻市行政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事项,组织专门进行政策和技术攻关,刻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钢印)”,务实性的推进“先证后核”改革;对现有的承诺件,只要不涉及安全环节,逐步优化为即办即结件,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
创新行政执法模式,全面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的“加法”。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案件网上办理及审理系统。对立案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尽可能实行录像、录音,配合纸质调查材料、证据材料,存录备查,确保证据扎实、程序合法、监管合理。严格分配行政执法人员、稽查机构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案审委委员、市局班子成员呈报、核查、审核、审批权限,落实行政处罚案件法律文书网上呈报、审批等责任,确保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公开透明、集体讨论、自由裁量权行使等关键环节推进到位,从法治层面上保证“阳光质监”建设落地生效,达到公开透明、科学公正、依法处置的目的。二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管理系统。新建优化“随机抽查系统”,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工作实施细则等“一单两库一细则”依规录入,实现全程留痕、合法合理、责任明晰、精准倒查。
整合优化监管资源,全面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利用服务监管人员资源二次整合的优势,树立大服务理念,建立集团型服务体制,成立行政调解法律维权机构,服务由原来的零星、具体服务优化为全局、宏观服务。一是扎实开展行政指导活动。利用大数据分析,集中约谈化肥、电线电缆等企业,下发行政指导和服务建议,化解行政纠纷。二是扎实开展争创知名品牌示范区服务提升活动。组建精干的服务团队,扎实推进品牌带动战略,帮助、指导产业集聚区争创“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肉制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提升漯河工业整体品牌价值。三是扎实开展技术检测能力提升服务活动。积极筹建“食品包装材料、童车、木材及家具板材”3个省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四是扎实开展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活动。集中精力开展童车、橡胶软管等区域性规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市县两级质监系统法制、质量监督、稽查、技术检测机构,向童车生产企业,集中进行多层次的产品质量法宣贯、强制性认证培训和儿童用品召回流程设计等现场服务。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全省一流的优质童车生产基地。
作者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