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

一切为了患者
——记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呼吸与老年病科
市六院呼吸与老年病科团队。见习记者 刘彩霞 摄

■本报记者 杨三川

2016年,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20层新病房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院呼吸与老年病科随即入驻新楼11层,窗明几净的病区、温馨舒适的病房、现代化多功能的诊疗室等全方位的优化,为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的环境、新的起点,预示着新的变化,该科也在全面发展、不懈进取中以新技术、新面貌全面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

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老年病科因专业优势突出,医疗服务细致体贴,诊治疗效显著,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近年来,该科以提升医疗水平为目标,以完善科室管理为抓手,致力于为更多呼吸系统及老年性疾病患者解除病痛折磨,在学科发展、科室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在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孟玉红的带领下,该科医护团队精诚团结、砥砺前行,不断强素质、谋发展,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步。

目前,市六院呼吸与老年病科室拥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住院医师2人;开设床位50张,设有温馨病房、普通病房、危重症监护病房等,可以满足各类患者的不同需求。该科拥有肺功能仪、电子支气管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以及有创、无创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

随着大气污染、雾霾、吸烟等有害因素增加,肺部疾病多有发生,关于“呼吸”的话题变得更为沉重。

该科呼吸专业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肺栓塞、肺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肺动脉高压、肺结核、肺癌、各种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炎性疾病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还擅长各种中毒性疾病、急慢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大咯血窒息、重症哮喘的抢救,对慢阻肺、慢性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具有独特疗效;老年病科主治老年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便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科室开展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经支气管肺活检术,使肺部肿瘤和肺间质性疾病的确诊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肺功能测定技术也使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诊疗更加规范化。有创、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据了解,针对目前肥胖人群中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增多趋势,该科引进了大型的多导睡眠监测仪。未来,他们也将开展这类疾病的诊疗,为我市相关疾病患者带去健康的福音。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多年来,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老年病科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跨越进取,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科室主任孟玉红,副主任医师王冬梅、杨忠,主治医师冯娜为骨干的专业医疗团队。

随着科室设备不断增加完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提升,服务理念不断更新,医疗服务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临床工作中,为了及时获取患者更为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该科医护人员常常陪同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为了准确研判病症,时常同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的同事们一起交流、探讨病情,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病人的痛苦。

在老年病的治疗方面,该科以老年病的共病管理、综合评估、疾病康复为特色,收治的病种涵盖老年病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中极为注重老年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始终从全身康复的角度去定制治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对此,孟玉红表示:“对于老年患者,我们要解决的,不单单是病人的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和并发症。同时,我们还要关心患者身上是否合并有其他病,例如类风湿、骨质疏松症等,更要关新老年人的心理情绪问题。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缠身,而这些疾病互相影响。对于医生来说,既要针对性治疗具体疾病,也要看到症状‘举一反三’深究病因,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孟玉红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一线工作二十余年。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医疗理念的发展不断完善,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孟玉红就树立了艰苦拼搏、终生学习的目标。工作之余,她曾多次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了先进的诊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精通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熟练有创、无创呼吸机的操作,对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有很深的造诣,在她的带领下,该科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支气管肺泡灌洗诊疗术。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连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并被我市授予“医德标兵”、“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先后在各种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市科技成果奖十余项,获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两项。

患者的健康,是医生最大心愿。在新的环境中,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老年病科团队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服务理念、高超的诊疗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让他们早日重拾健康、幸福生活。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