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王少民 陈 莉
他们是警察,却很少显露在人群中,而是在网络里,与罪犯斗智斗勇,被人称为虚拟世界里的“隐形战队”。他们就是——网警。
在我市也有这样一支“隐形战队”,他们就是市公安局网络管理大队。虽然成立只有4年时间,但大队的工作成绩斐然,多次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今年,大队又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单位”,成绩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近日,记者走进该大队进行探秘。
严厉打击
让涉网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市公安局网络管理大队,成立于2013年10月,共有民警16人,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6岁,是一支年轻有朝气的队伍。工作中,他们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位,创新网络打防管控机制,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营造了安全诚信健康有序,清朗干净的网络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各类传统违法犯罪不断向网上发展蔓延,近三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对网络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网络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打击,以“追源头、斩链条、摧平台”为目标,深挖犯罪源头,切断利益链条,切实保障公民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2016年10月份,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网上贩卖公民信息,初查确认情况属实后,我市公安机关迅速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查清了该案贩卖公民信息的利益链条涉及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等十多个省、市,涉及公民个人信息上亿条,且犯罪团伙之间有大量资金交易。2017年1月19日专案组兵分三路分别在舞阳县、郑州市、湖南省益阳市,成功将犯罪嫌疑人赵某、袁某某等四人抓捕归案。而后又奔赴安徽、重庆、江苏、天津等多个省、市,先后将郭某、刘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今年5月份,大队民警发现,我市一网民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贩卖气枪枪身和子弹,短期内就发展了涉及多个省、市数十名购买枪支和子弹的犯罪嫌疑人,经过细致研判、分析,民警及时查清了枪支的流向,全面收集固定了网络犯罪证据,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40多人,缴获气枪20多支,气枪铅弹20多万发。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查中。7月17日,省公安厅编发专刊对该案的侦办提出表扬。
舆情监管
将网络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公安网监紧急通告,请大家要速传!如果你收到一张带有‘微信红包’封面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图片,请不要打开它,且立即删除它,这是一个新病毒,目的是盗取手机联系人信息及手机绑定的银行信息。”这是不久前,市民朋友圈内流传的一则“紧急通告”,发布者自称“市刑侦队长”。
对此,大队民警及时介入调查,并及时进行辟谣。当前,网上谣言时有发生,尤其是涉重大交通事故、偷抢小孩等谣言极易引发民众恐慌。而大队民警的工作就是发现网上相关敏感信息,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在开展依法打击的同时,公布事实真相,将网络谣言扼杀在摇篮里,消除网民恐慌情绪。
2015年,网络传谣我市某公司生产劣质食品,造成社会恐慌,对该公司信誉也造成了极大影响。对此,该大队抽调人员,先后奔赴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等地调查取证,抓获多名造谣嫌疑人,并第一时间进行辟谣,为该公司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余元,维护了我市食品名城的良好形象。
不断“充电”
让队伍永葆战斗力
网警和其他警种相比,虽然风险降低了,但网警的工作也并不是端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喝喝茶那么简单。伴随网络发展迅速,各种新型犯罪的衍生速度也很快,工作之外,网警每天还要翻阅大量和互联网有关的书籍,研究新型犯罪,恶补知识,让大脑快速运转,这才是网警队伍的常态。
大队围绕网络安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执法思想、执法制度、执法监督等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为网络安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狠抓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全体民警开展集中学习,强化业务培训的作用,通过大讲堂、集中培训、以案代训、业务骨干授课等方式搭建业务学习平台,不断提高民警业务素质。狠抓制度建设,完善涉网案件的办理及案卷归档,做到“每案一档”,坚决杜绝违规办案情况发生。狠抓日常督查,通过强化思想引导的方式,切实提高民警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实行民警自查、互查和领导督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除此之外,大队还积极推进网络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开展互联网网站管理,扎实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对全市重点网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数据显示,仅2016年,大队就处置违法栏目、违法信息14条,约谈2家网站;全年开展三次大规模的网吧集中清查和整治行动,检查网吧812家次,盘查可疑人员39人,行政拘留5人。共发现高危网站142家次,中危网站94家次,低危网站468家次,发放156份整改通知书和隐患告知书,确保了全市网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