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漯河二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漯河二中专坚持“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秉承“敬人、律己、博学、厉行”的校训,形成了“勤奋、文明、求真、进取”的校风、“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教风和“好学、善思、惜时、吃苦”的学风,实现了“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管理有特色”的办学目标。
转变办学理念
建设特色学校
2013年11月,学校正式启动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学校”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应用性成果。
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漯河二中专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目前,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种植,这三个骨干专业均构建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坚持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基地共建、师资互通、学生共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新增、扩建、改造实训室共50个,每个教室都新增多媒体教学仪器,图书藏量达10万余册;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职教理念先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网络基础和信息系统建设快速发展,搭建了行业、企业参与、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学资源平台,完成了网络机房、校园监控、校园网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待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经过特色学校项目的建设,漯河二中专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
实施“科教兴校”战略
促进教育科研发展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学校鼓励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2014年立项的两个省级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文化课与专业课接轨的方法研究》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研究》已经于2016年5月顺利结题上报。省级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双向渗透同步教学模式策略设计实践研究》、《职业教育文化课与专业课接轨的方法研究》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研究》已经结项。
“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我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的认定表彰方面,漯河二中专有8名教师获此殊荣。在课堂教学中,张娟娟老师、何冠超老师荣获省级优质课二等奖;赵新敏老师、李玲玲老师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邢晓兰老师喜获省级“创新杯”说课大赛三等奖,代表我省参加国赛。在省、市级“文明风采”竞赛中,学校先后有30人次获奖项。
招生工作年年提升
对口升学帮助就业
近年来,漯河二中专始终将招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招生过程中,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向初中毕业生宣传职业学校的招生策略和毕业生安排就业的情况,用事实证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按照教育与产业、中职与高职相对接的原则,漯河二中专不断扩大对口升学的招生规模,针对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财会专业、种植养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商管专业新建和改造校内实训室50个,新建校内外实训基地7个,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对口升学的学生提供上高职乃至本科的机会。
学校持续强化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联合办学,招收“3+2”大专班,鼓励学前教育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进入幼师专科院校学习,使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2016年,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成绩斐然。对口升学44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12人,其中刘广华同学以总分673分的成绩位居全省第十名;普通高中本科上线13人,有较大幅度提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办学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漯河二中专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在2016年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共有7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4名学生获得省级二等奖,6个项目获得省级三等奖,11个项目获得市级一等奖,17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项。
2013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和发改委四部门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学校”。2015年元月被确定为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5年7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2015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2017年学校综合实力进入中职学校全省100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信息化提升工程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学校。
建校二十多年来,漯河二中专始终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一步步发展壮大。未来,漯河二中专将以建设“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学校”为契机,积极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创建电子商务、幼师、现代农艺等品牌专业,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同高职院校合作,构建中职——高职直通车,全面提升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