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早产、缺氧、低体重等高危因素的宝宝,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脑损伤小儿由于大脑损伤可引起肌肉不协调收缩,一般可采用肌张力的测定了解肌肉不协调收缩的失控程度。
1.抱。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起时会感到困难,有下沉的感觉,患儿易从测试者手中滑下。而痉挛的婴儿,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
2.姿势观察。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如把他放置于仰卧位,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地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体位和姿势。而肌张力低下的软瘫患儿,如被放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肌张力亢进的痉挛患儿,若被放置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动少,动作显得刻板。
3.触摸。测试者可以通过用手触摸小儿上肢及下肢的肌肉(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的腓肠肌、股四头肌)来感受肌肉组织的紧张度。若患儿肌张力低下,那么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较少有抵抗。若肌张力正常,触摸时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若肌张力高,则手感紧张,对手指的按压有比较强的抵抗。
4.被动运动。测试者对肢体作被动屈伸运动,若肌张力低下,则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无自我控制能力。若肌张力高,测试者则会感到明显的抵抗,而且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如发现小儿肌张力异常,需尽早察明原因,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市二院儿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漯河市中医重点专科,儿科三病区配备先进脑病诊疗康复设施和康复理疗仪器,在小儿脑瘫、脑损伤、各种脑炎后遗症、孤独症谱系障碍、面神经炎、癫痫、脑积水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