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日前,记者来到西城区阴阳赵镇双杰禽业有限公司,只见整洁的鸭舍里,雪白的番鸭悠闲地在空地上踱步、觅食。
公司负责人刘如杰2006年从国外务工返乡后,一心扑在番鸭养殖上,从一名养殖业的门外汉逐渐成为漯河番鸭养殖的领军人。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刘如杰说:“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面对打击时的坚持。”
10年前,刘如杰带着在国外务工的收入回到漯河,决心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并把创业的方向定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他发现番鸭养殖前景还不错,但在漯河甚至省内,番鸭大多数为家庭散养,规模上不去、鸭苗成活率较低,而且养殖技术普遍落后。他认为,成立一个集种鸭养殖及鸭苗孵化、商品鸭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公司,为群众提供优质禽苗,一定能带动漯河番鸭养殖业的发展。
2007年9月,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刘如杰在家乡阴阳赵镇大张庄村成立了漯河市双杰禽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30亩,投资200万元,建设种鸭舍8栋,引进法国克里莫优质种鸭1万只,引进现代化全自动孵化设备20台。从建设鸭舍开始,刘如杰便和妻子把家搬到了养鸭场,除了出差,一天都没离开过鸭场。10年来,刘如杰和妻子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掌握番鸭的生活习性、养殖和防疫要点、孵化技术,最终成为业内专家,产品市场也不断扩大。
然而,令刘如杰没有想到的是,看似平稳的养殖之路,却潜藏着风险。“这些年,我们遭遇了两次全国范围的禽流感,第一次禽流感几乎让我血本无归。好在当时政府给了十多万元的补贴,让我能够喘一口气。”刘如杰说,坚持就是胜利,面对第二次禽流感带来的损失,他也咬牙挺过来了。
经营中,刘如杰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努力“让养殖户风险降到最低,直到为零”,全心服务养殖户,成立技术部,定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目前,以刘如杰为首的河南番鸭已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畅销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今年上半年,在市政府的倡导下,刘如杰又组织成立了番鸭产业联盟,吸引省内外十多家企业加盟。
刘如杰说:“番鸭市场行情很好,今后,我们公司不但要发展壮大,还要带领更多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增强辐射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