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
——记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冀莉琴
播撒爱心的园丁

冀莉琴

■文/图 见习记者 刘亚杰

今年45岁的冀莉琴老师,已从教27年,目前担任市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2014年,她被市文明委授予“漯河市道德模范特别奖”。

2017年10月份,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感动中原”2017十大年度人物宣传推介活动全面启动推选。经各地、各学校评选推荐,组织专家评审,冀莉琴获得省教育系统2017“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

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冀莉琴尽职尽责,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她的课堂总是多姿多彩的,也让孩子们对她的数学课充满期待。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我在每节数学课上都会开展‘课堂三分钟’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成为‘小老师’。”冀莉琴告诉记者。每节数学课上,都会有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或是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或是讲解一两道数学趣题,让学生相互之间探讨理解,过一把做老师的瘾。就是这样简单的课堂互动,让她的学生逐渐爱上了数学课。

对于教育的精心付出,也让她收获了很多荣誉。2016年辅导的学生翟亦然、杨安妮在第30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青少年科技创意二、三等奖。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执教的课获市级一、二等奖,省级三等奖;所带班级是学校的文明班集体;曾被评为“市优秀辅导员”;多次被市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2012年在全市“第八届十佳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丈夫眼里的好妻子

在课堂上,冀莉琴是尽职尽责的数学老师,回到家,她转身变成一位贤妻,承担起照顾患脑瘤丈夫的重担。

冀莉琴说,她丈夫患的是脑部胶质瘤,无法一次性切除干净,从2004年到2015年间,她的丈夫在北京做过三次开颅手术。在冀莉琴的丈夫刚进行完第三次开颅手术时,本该参加高考的儿子却又因气胸住进了医院,同时丈夫也因担心儿子导致再次发病住院。医生告诉冀莉琴,她的丈夫离第三次开颅手术不久,再次开颅已是不可能,最终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说她的丈夫最多只有三五天可活。

如今,距离医生说的“只有三五天可活”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在冀莉琴的悉心照顾下,她的丈夫已经能下床走路、独立上卫生间,而她的儿子也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

无偿献血志愿者

除了好教师、好妻子,冀莉琴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她先后被评为漯河市2009~2012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一等奖;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总后勤卫生部联合表彰为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等等。

“最开始是在1999年,我们学校宣传义务献血,同时我又从电视上得知了上蔡县一村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事情,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之前是半年献一次,一次是400ml,按照一次献血量200ml的标准,我大概共献血109次。”冀莉琴说。

除了要照顾生病在家的爱人、义务献血之外,冀莉琴还参加了多种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每周六向行人宣传义务献血知识,每周日上午她都会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当志愿者。

“其实我做得都是很普通的事,有很多人都在坚持献血,我觉得他们坚持的那么好,才是我学习的榜样。”冀莉琴说。

冀莉琴获得漯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特别奖时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三尺讲台,是她丰饶的土地;义务献血,源于一份担当。细心呵护,她用一份赤诚,与孩子们心心相印;塑造人格,她用一颗慧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无怨无悔从教路,有诚有爱园丁情。”也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