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刘亚杰
袁秋凤是源汇区实验中学(又名源汇区空冢郭镇初级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光荏苒,袁秋凤站在三尺讲台上已近30年了。在这30年的教学生涯中,袁秋凤时刻谨记自己是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进学习的乐园;作为骨干教师,袁秋凤认真钻研,努力学习,团结老师们共同走进工作的乐园。
保持教学热情
作为一名教师,袁秋凤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育上不落后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袁秋凤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我对于上课从来没烦过,教学热情一直都在。无论课下自己有什么个人困难,只要一到课堂上,我就有了激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袁秋凤非常关注国家大事,并将学到的政治理论融入工作中,她始终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为己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袁秋凤经常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对校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从未拒绝或推诿过,无论家中有什么样的困难,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勇挑重担。
用爱教育孩子
袁秋凤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播撒者,更应该是心灵的呵护者,所以她给孩子更多的是关心和呵护。
在班主任工作中,袁秋凤认为,既要给学生“树威”,又要懂得“献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谊式的交流方式是很重要的。“‘树威’就是在同学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我所教班级都是班风正、学风浓,经常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家长的赞扬。所谓‘献慈’,这就要发挥出女教师的优势,多给学生点关心、慈爱;所谓的‘建谊’就是与学生交朋友,当他们的知心姐姐。”袁秋凤告诉记者。
在袁秋凤的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平时上课爱说话,有一天他发烧了,他妈妈在上班,袁秋凤就带她到诊所看了病,悉心照顾。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看见到袁秋凤特别亲昵,上课时也不爱说闲话了。
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懵懂期,思想极不稳定。为避免学生早恋,袁秋凤多方引导,给他们讲青春发育的知识及早恋的危害。对于有个性的学生,她采用了关爱的软化方式。比如她的班级里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虽然聪明,但很叛逆、爱玩,不能静下心学习。袁秋凤多次找他谈心,让他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只要他有一点点变化,袁秋凤就找准时机进行鼓励、表扬。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不断自我提升
三十年来,袁秋凤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她工作之余,广泛阅读教学与文学书报,更新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她持之以恒地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不断撰写读书笔记和教育心得。
在自我提升的同时,袁秋凤和自己帮带的年轻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对于有公开课任务的年轻教师,袁秋凤也会帮忙出谋划策、共同修订教案,在试教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努力就会有收获,袁秋凤用自己辛勤的付出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2000年,被评为首批省级“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区级教学设计一等奖”;所执教的公开课获市级一等奖,主持的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分获省级一等奖,辅导的学生作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市“优秀辅导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