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红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包括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要素。上有阳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长成了“三棵大树”,这三棵大树就是儒、道、释,好比这片“沃土”里的氮、磷、钾,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先师用这种文化治理鲁国三个月就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之客归之”的社会状况;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达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可见其和谐程度;山西晋商,运用儒家思想,以义制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这就是被完整保留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发展闪耀至今。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学教育不仅是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小学生“三观”的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视忽略。
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地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等坏毛病。在任何地方,这些孩子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直接导致新时代学生逐渐成为一批没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世界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性各个方面的培育,等方面都有推动作用。我个人认为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积累运用及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作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继承并发展它的精髓,适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他们逐渐拥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天下之事,教育为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舞阳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