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浅谈报纸版面中的差错及防范


■曹 华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报,只要读者稍稍留心,总会发现或大或小的差错。“形势一片大好”写成“形式一片大好”,“名副其实”写成“名符其实”,“致辞”写成“辞职”……这些对于编辑来说算是“低级错误”,却能白纸黑字屡见报端。这还不算,有的报道还会在大标题上出现错误,如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其中。新华社11月30日19点38分播发的通稿标题将“奥巴马”错写为“奥马巴”。虽然新华社发现错误后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更正,但一批门户网站还是“中招了”——“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马巴”这条新闻出现在多家门户网站页面。更有甚者,第二天一些主流媒体的报纸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出现这样的情况,无非就是编辑过于相信甚至迷信国家通讯社的权威。另外,相关人员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才让错误最终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端。

新闻界有句名言:“无错不成报。”这是指当今报纸容量大,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编辑及校对的时限短,且一旦印刷出来白纸黑字无法更改,故差错难免。对于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报纸的出差错率为万分之三。与图书十万分之一的差错率相比,国家有关部门对报纸还算“宽容”。但这不是报纸出错的理由,因为新闻事实一旦出错,轻则给新闻报道带来负面影响,重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危及报纸的公信力和生存。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报纸差错的危害,才能做到“篇篇把关,事事把关,字字把关”。那我们该如何对报纸差错进行“围追堵截”呢?在此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差错的类型。

差错的类型举隅

差错的基本类型: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我们最经常出现的就是技术性差错,包括题文不一、导语缺失、易错词、逻辑混乱、主语不明确、偷换概念,以及掉字、掉段、多字、错别字等。

别字。(1)“订”和“定”的混用是在差错统计中部分编辑常犯的错。“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或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2)“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3)“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4)“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句法错误。(1)搭配不当。如“沉默了少许”、“减少中西方差距”。(2)成分多余或残缺。如“雷锋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已经三年多过去了”。(3)语序不当。如“大量出品优质高级奶瓶”、“从此发誓不吸烟”。(4)句式杂糅。如“这些蔬菜这么好,是由于老伯伯精心管理的结果”。(5)不合事理。如“苍山洱海,风光绮丽,真是巧夺天工”。

语序不当。(1)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顺序:国家队的(领属性)一位(数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教练。(2)多项定语次序不当: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3)定语误放状语位置: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4)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5)多项状语次序复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先时间后处所;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词;不要弄错修饰对象;“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产生差错的原因

政治理论水平、从业经验和社会常识不足。部分编校人员对当前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了解,不关心时事政治,政治素养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另外,对上下游环节的依赖也是造成差错出现的重要原因。

编校功力不够,知识面太窄。

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不细致。编辑在转载外地媒体报刊稿件时,不用心阅读,哪怕信息有错,也盲目相信并转载,有时还会出现“多粘”、“漏粘”或“错粘”等情况。

采编校审环节缺失。不是所有版面都有完整和规范的采、编、校、审制度,有的版面是一个人干完了从采访到发布整个流程的工作。

差错的防范

要降低差错率、避免出现差错,需要建立完备的采、编、校、审制度,严格把好内容审核关,通过制度的严把严控,将差错消灭在刊登之前。

记者在采访环节要把好第一关,核对每条信息,确保内容的真实准确,不能为了追时效而忽视了质量。“质量是第一位”这一点要牢记在心,不仅要确保采写信息真实、政治导向正确,在充分利用“黑马校对”等新技术的同时,还要避免病句、用错标点符号等技术性差错。

在编辑环节,编辑除了要提炼出更适合的标题、美化版面布局之外,还要大胆地持怀疑眼光,核对该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灭疑问,有出处”。转载外来信息时,要选择权威的媒体发布的信息并勇于质疑,切勿擅自转载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

在校对环节,更要对每个标点符号、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认真思考。遇到疑问和不解,要跟编辑商量、核对,排除差错隐患。

完善差错点评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制定相关机制,定期对版面中出现的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出现的差错整理成册或文档,便于以后学习翻阅。此外,还可以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让广大读者对报纸上的信息挑错,不仅提高了报纸质量,还增强了读者参与感。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较高的政治素养,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能迅速适应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才能使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屹立不倒。单位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内部培训、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培训,提升其防范差错的能力。

作者单位:漯河日报社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