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推动“三城同创”工作向乡镇延伸。深入开展“双违”治理,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饮水安全、改畜改厕。积极推行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探索推行农村畜禽养殖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扎实推进撤乡建镇和城区内镇(乡)改办、村改居工作,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千年古县”。加大贾湖文化保护开发力度,加快建设贾湖遗址博物馆、贾湖民俗村和贾湖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等。探索实施“文化+”发展行动,规划建设贾湖文化旅游区、盐都温泉度假区、沙河湿地公园等,培育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舞阳文化名片。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强化环保攻坚,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立循环生态产业体系。实施碧水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重点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统筹推进龙泉水源工程、三里河治理工程、抗旱应急引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力度,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建设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高标准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提升工程,实施镇村绿化工程,实施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建设,补充完善泥河洼、塘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林网,打造农田林网生态屏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完成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坚持标准不降、政策不变、力度不减、人员不撤,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从产业发展、动态监测、项目推进、教育引导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健全产业带动机制。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修订完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光伏扶贫、基地扶贫、转移就业力度,促进就业、引导创业。深化金融扶贫创新,建立扶贫信贷基金。加大扶贫就业创业基地奖补力度,兴建一批扶贫就业创业基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纳更多群众就近就业。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加大企业带贫力度,促进群众就业致富。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建立脱贫退出后的常态化监控体系,实施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重点强化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的后续帮扶,积极探索分类帮扶救助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最大限度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订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分年度按计划实施。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体系完善、人居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加强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提升非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项目规划、实施和监管,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行业扶贫力度,构建大扶贫格局。
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扎实开展乡风民俗教育、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持续落实扶贫政策,加大科普知识宣讲力度。着力加强教育脱贫,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无缝式的教育资助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赵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