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亚杰
温艳丽,现任源汇区实验中学(又名源汇区空冢郭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她扎根农村,甘守清贫,勇挑重担,把25年的青春和爱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
从细微处关爱学生
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温艳丽常说:“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对学生,温艳丽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深深的爱藏在她对学生的举手投足间,嵌在她对学生的一颦一笑中,她用真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拥戴,从而形成互爱的磁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
在温艳丽的班里,有一位叫小龙(化名)的学生让很多老师头疼,他的父母外出打工,疏于对他的管理,他因此染上了恶习,逃学上网、上课睡觉成了家常便饭,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作为班主任,温艳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经常与小龙促膝谈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断鼓励他,浓浓师爱融化了孩子心灵的坚冰。在2009年中招考试中,小龙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温艳丽也是一个母亲,她深深懂得“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因为爱,多少问题学生在她的教育下幡然悔悟、重获新生。在她的教师信条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星星,都能照亮璀璨的星空。
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温艳丽老师始终把“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职业操守化作无言的行动,用无私奉献诠释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她认为,一节课的效果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她让学生为自己当天的授课情况打分,并如实写出意见供她反思、改进。这样,白天她上课、听课、评课,不知疲倦;夜晚她查阅资料、观看课件、研究教法,乐在其中。
由于长时间的劳累,2012年4月,温艳丽被检查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严重的妇科疾病,剧烈的疼痛时常让她大汗淋漓。医生建议她马上做手术,但她却说:“再有两个月就要中招考试了,我怎么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离开呢?”同学们看到她走路一瘸一拐和弯腰忍痛讲课的样子,哭着对她说:“老师,您还是快些住院吧!我们一定好好学。”医生也告诉她不能再拖了。面对病痛的折磨、同事的相劝、学生的哀求,温艳丽咬牙坚持,靠服药和输液暂时控制病情,一直坚持到中招考试后才接受治疗。
勇于创新课堂教学
长期的教学让温艳丽深深体会到——没有研究的教学,充其量只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时间久了,难免沦落为“教书匠”,很难体会到教学的快乐。
作为教研组长,温艳丽带领成员大胆实践,探索出的“自主探究 竞赛课堂”教学法,让和谐的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创造思维的舞台,该教学法在全区数学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
虽说是有着25年教学生涯的老教师,温艳丽还是要坚持课前备课。她告诉记者:“九年级的课程比较紧张,如果没有充分的课下总结,在课堂上很难给学生讲出丰富的内容。虽说是讲了这么多年课,但只有你不断更新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才能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
多年钻研,让温艳丽获得了很多荣誉。连续多次被评为区级、市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13年9月被评为源汇区“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5年获市“十佳市民”称号;多次在省市区级观摩课、优质课大赛中获奖,2012年被评为“市教学标兵”;2009年、2010年撰写的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2012年12月被评为“区教研先进个人”。
因为热爱,她选择了坚守;因为热爱,她乐此不疲,在默默奉献中,温艳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