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俊霞
2017年以来,我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重要工作,以破解瓶颈难题、提升服务水平和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抓手,健全机制,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书写了精彩篇章。2017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723个,累计达到 75548个;新登记私营企业5810家,同比增长21.88%。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政策措施到位。我市相继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市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就业创业扶贫基地认定和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设立1000万元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资金,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全市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政府还专题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并召开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会。
活动丰富多彩。利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创业政策,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营造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开通创业微信公众号,编印了《漯河创业优惠政策汇编》和《漯河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汇编》。启动 “双创”周活动,举办了河南省“豫创天下”创业大赛漯河赛区创业大赛。积极组织河南省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大赛推荐工作,临颍一心工艺品项目获团体组二等奖;漯河医专怡舒创业团队的“贝怡舒小儿穴位贴”项目获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为切实打造漯河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我市致力破解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瓶颈难题。
加强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者,开展了“创业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活动,举办了首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首期网络创业培训班。全市培训各类社会人员4100多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28%。
强化资金支持。扩大了贷款扶持范围,并提高额度,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扶持2131人创业,带动2.3万人就业。对稳定经营三个月以上、带动3人以上就业的,给予5000元开业补贴。全年为40个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创业补贴20万元。市人社局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创业型小微企业,申报省大众创业扶持项目27个。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门槛限制;允许一址多证、一照多址;将232项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降低了创业成本。
创业孵化平台呈现亮点
我市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各县区、各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建立孵化基地奖补机制,对达到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标准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金;对达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补金;对达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除省奖补外,再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补金,并对入孵创业项目给予三年扶持期。
2017年,我市验收命名了临颍县杜曲现代家具产业园、漯河沙澧创业孵化器两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东兴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目前,(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