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19日 星期

习近平系列讲话 援引古诗文例谈


■王 剑

2017年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关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画诗《墨梅》。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和纯洁的操守。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引用王冕的《墨梅》,之所以引发国人的强烈共鸣,是因为他展现了新时代国人应有的底气和骨气,传递出一种人格的卓立与浩大,反映了共产党人面对成就时难得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

善于引文用典,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鲜明特色之一。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如指掌,以及善于在讲话中将经典诗词“古为今用”,早已被中外所熟知。笔者再举几例,加以说明。

小处着墨,强调修身齐家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时,习近平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句,告诫干部修身要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不仅对个人,习近平对于家庭、家风同样看重。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就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出自《文言传》的古语,表明了积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灾殃。同时习近平还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胸怀苍生,方能治国理政

2013年11月27日,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讲话时,习近平引用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告诫基层党员干部要找准定位与责任,要像焦裕禄那样,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追求的目标,在任上为百姓真正做实事,才算是尽到了责任,才能“遂了平生意”。

在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表明了党和政府历来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的“以民为本”治国思想。此句出自《管子·牧民》,其义不难理解。以民为本,意在民心所向。只有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都凝聚在一起,才能更快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年1月2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

放眼全球,志在凝聚天下

习近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向全球推广中国古诗词的最佳代言人。

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在出席美国副总统拜登及国务卿克林顿举行的欢迎午宴时发表重要讲话,引用名句“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风物长宜放眼量”,表明了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建设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2016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唐朝诗人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一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来表明两国关系的亲密不因地理上的距离而疏远。

2017开年首访,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就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提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提到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其中的后一句出自《三国志·夏侯玄传》,原意为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在此“古为今用”,传递出了中国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世界的大国责任,又强调了中国坚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之精神。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又发表了新年贺词,除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立刻成为最热门的流行词汇外,习主席还引用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子的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金句”如同思想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照亮了新一年的前行之路,也必将引领我们一起书写2018年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漯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