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民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相继实行了助学金政策、免学费政策、涉农专业双重优惠政策,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充满偏见,家长一味地追求让自己的学生上普通高中、考大学,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招收为数不多的学生也是初中的双差生,文化课素质差,学生纪律性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根本不学习,上课老师堂上讲,学生下面睡,对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视而不见。学生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再抱什么希望,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没有办法。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混三年混个毕业证,就外出打工,既没有学到知识,也没有学到技术。走上社会后,学生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只能做一些普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产生更大负面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以上存在的中职生的这些消极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我们不能任由这种现象这么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学校的现状,就要对招收的学生,从入校就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狠抓学生学习。同时鼓励各科教师在学习各校先进经验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最终扭转中职生学习现状,提高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再辅助一些必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中职学校的学生也照样可以点燃学习的激情,照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注重情感激励
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被定义为失败了的孩子。他们一方面有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渴望成功,也渴望被别人尊重。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励,才能引导他们迈向成功。
中职学校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励,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有着充实、愉快和满足的感觉。这不仅包括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所学专业的情感,还包括对教师和对学校的情感。一般来说,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越深,学习积极性也就越高,越容易取得好成绩。因此,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以建立学生对学校产生良好情感的基础,使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不被干扰;要通过多种渠道,提供尽量多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物,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与参与者,以提升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要做到真正地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要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来赢得学生对我们的信任与好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而才能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并喜爱这门课程。
培养学生自信心
中职生大都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才走进中职学校的,他们心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大多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往往只看到自己学习成绩的不好,感觉与同龄人相比,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合作,干什么都是一种无所谓或者置身事外的态度。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必须针对这种现象,找出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如性格和心理的因素、学习兴趣的取向、家庭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之后,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可提高学生演讲的成就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鼓励他们遇到困难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由“我不行”的消极暗示转化为“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真正在中职学校学到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就业上其实比大学生更容易,而且待遇也比大学生高。他们不会被社会抛弃,相反,只要他们努力工作,就可以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中职教师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将来的学习与生活。
发挥目标效应
大部分中职学生曾在学习上受到过较多的挫折,心理上承受了较多打击和压力,厌学心理严重。因此建议中职教师在教学上多采取任务驱动法,坚持老师在课堂上只起到导演的作用,要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将目标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如果学生学习程度较好,学习能力强,有足够的抗挫能力,可以定难度高一点的学习目标;但对于那些成绩较差、抗挫能力也差的学生,则要控制目标的难度,要让学生觉得目标并不是难以完成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实现,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获取更多学习动力。
开展多彩活动
中职生虽然思想活跃,却大多因为基础薄弱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比如运动会、经典诵读比赛、歌咏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或者篮球社团、书法绘画社团、主持人培训社团、舞蹈社团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一来可以让学生释放过剩的精力、宣泄不良的情绪、转移注意力。二来可以发展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技能,并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在校园活动中,通过大家的参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总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分析内因和外因,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培养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漯河市舞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