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3日 星期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接1版)77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筛选就业岗位,促进2600名贫困人口县内就业;新建、改造扶贫就业基地162个,吸纳就业1970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发扶贫公益岗位,组建治安、保洁、护绿和政策宣传“四支队伍”,安置就业贫困劳动力3000人。宣传发动,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入户走访专项行动、孝老爱亲模范评选等,引导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内生动力。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成立扶贫开发协会,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和“百企帮百村”“巧媳妇工程”“等助贫公益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扶贫格局,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

以兜牢民生为根本,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突破、提升、普惠”原则,创新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努力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教育扶贫全覆盖,全面落实教育“免补奖贷”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非寄宿生教育生活补贴和省内外大中院校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保障贫困孩子有学上,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救助全覆盖,全面推行医疗保险、临时救助、费用减免、保费资助等“五重保障六项优惠三项服务”帮扶措施,探索设立600万元的医疗保障基金池,对贫困群众实施医疗费用再报销,综合实施签约贫困户家庭医生服务、发放暖心小药箱等,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住房保障全覆盖,大力实施危房清零行动,累计投入1.4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社会保障全覆盖,实施农村低保、残疾人、孤儿等特困人口动态管理,推进社会保障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兜牢扶贫工作的“最后防线”。

以基础建设为抓手,致力改善乡村环境。整合涉农资金4亿多元,大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114个贫困村道路不仅实现村村通,而且实现巷巷通;贫困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高标配套,饮水安全、广播电视、电力、宽带网络等全面达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六改一增”为重点的“温馨家园行动”,对3326户贫困户开展家庭环境整治。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全天候对乡村环境进行保洁,全县114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市级以上示范村标准,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称号。

以改进作风为保障,全面提升脱贫实效。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严把精准识别关口,从澄清底子、严格程序入手,按照“应纳则纳、应退慎退”原则,严格落实贫困人口识别清退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制度,扎实开展精准识别、问题整改、档卡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监测调整机制,全面清除漏评、错评、错退隐患。从严落实政治责任,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体系,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3200多名,实现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成立了14个专项督查巡查组和1个责任追究组,分区域、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巡查和驻乡督查,以严肃督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四个好”要求,创新实施以强支部、强队伍、富群众、富集体为内容的抓党建促脱贫“双强双富”工程,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和薄弱村集中整治,探索推行“脱贫攻坚红旗村”“扶贫标兵”等评选活动,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在扶贫中建功立业。以作风建设促脱贫攻坚,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实行周四扶贫日、无会日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负责同志以上率下,带头落实包乡联村和“入村一天、住村一晚”制度,驻村干部“五天四夜”扎根基层,昼访夜谈,体察民情,常态化驻村指导,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以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精准执纪护航精准脱贫行动,从严监管资金拨付,严厉查处虚报冒领、克扣侵占、优亲厚友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长期以来艰苦不懈的努力奋斗,舞阳县圆满完成脱贫退出目标任务,光荣摘掉贫困县帽子,成为全省第一个脱贫退出的省级贫困县,这是舞阳县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舞阳县掀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一页,迈上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舞阳县县长张书民信心倍增地说。赵明奇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