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5月3日 星期

遍种桃李 造福桑梓
——从周彦生艺术研究院周派花鸟画师生展说起

■胡红拴

我在周彦生艺术研究院洛阳交流馆画展开幕序言开篇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方地域,总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太阳。就工笔花鸟画而言,当代工笔花鸟泰斗周彦生老先生,不仅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艺术的太阳,还是给予他艺术源泉及动力的艺术故乡——洛阳的一方艺术之太阳。今天,在周彦生艺术研究院所在地,在周老先生地地道道的故乡漯河举办的周派花鸟画师生展,更适用这句话。因为,漯河是周彦生先生的艺术肇始之地,是他的艺术开篇之地。

1942年,周彦生先生生于漯河梨园周村。上世纪60年代初,身为河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生的他,在学校停办后只身入洛,从事美术工作,直至197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1982年,周先生自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周先生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2002年,周先生被评为广东当代中国画十大名家,作品曾入选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和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精品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新中国美术50年》、《中国美术60年》等国家重要美术典籍。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周彦生》、《荣宝斋画谱——周彦生工笔花鸟》等大量的画集著作,曾在国家博物馆及河南、广东等地举办大型系列画展,作品被广为收藏。可以说,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界,无人不知周派花鸟,无人不知周彦生。

周彦生先生在艺术上,崇尚赵佶、任伯年和于非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同时在借鉴外来艺术、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形成了清隽、明丽、品味高雅而气势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周派花鸟”艺术风格。我在为周彦生艺术研究院所写的《梨苑精舍颂》一文中,曾用“看清隽典丽富贵凝重娟秀细腻大气磅礴新古典,品茂盛蓊郁秀美安静高雅端庄浪漫史诗艺术风”的词句来评价“周派花鸟”。事实上,当代美术界如刘大为、邵大箴、林墉、何家英、迟珂等各路大家也都在不同的场合,给周彦生先生创立的“周派花鸟”予以极高的评价和赞扬。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周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回报家乡,这在幅幅鸿篇、帧帧诗语作品中释放出的浓烈故乡情思里,均可看到他那被亲情真情熏染所弥漫的馨香,无论是紫藤还是牡丹,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他创立的“周派花鸟”,他构筑的“雍容华贵”,他绘制的铺天盖地、大气磅礴,你敢说这氤氲气象没有古都洛阳庙堂宏殿的文化荡漾?那清荷、那翠柳、那青竹、那圣花,你敢说这万紫千红没有他那故乡情结催生出的霞韵曙光?

周先生在进行艺术实践、构建“周派花鸟”的时光里,总是用真情的燧火点亮艺术激情的烛光、点燃温暖的亲情太阳。故乡的花卉鱼虫、一草一木,故乡的一字一词、一砖一巷,也早已融入骨髓、与他相伴,这也是周彦生先生放弃都市安逸生活,回归故乡创建艺术研究院,潜心教育回馈乡里的根源之所在。我记得先生在国博大展时讲过的创作百幅牡丹回馈艺术故乡的话语,见证着先生为此孜孜不倦的创作里程。每当想起这些话语,我心里总会想到燧火、想到蜡烛、想到霞光朝阳,我为这样的艺术家点赞,我为这样拥有博大胸怀、高远境界和高度造诣的艺术家感到由衷的欢欣!

(作者系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协副主席,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新华文学》副主编,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