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9日 星期

让阳光下随处都有奔跑的少年


青少年健康频频敲响警钟。近视、超重肥胖只是显而易见的部分,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率,在青少年群体中悄无声息地迅速增长。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卫生健康行业义不容辞,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动起来,在运动锻炼中重塑健康体格,把这些“成人病”挡在成长的门外。

运动本质是守住健康上游关口,其重要性无须赘言。但却难以点燃有的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前有学业压力、父母过度保护,后有手机、电脑等争夺注意力,但追根究底还是社会对于运动、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由此带来运动锻炼氛围和环境的缺失。而只有当运动真正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各方的认可和鼓励;运动、锻炼才能蔚然成风,才会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青少年体质增强才能水到渠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改变有了国家顶层设计,但意识的转变、主流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更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比如,父母可否身先士卒,带着孩子打球、跑步,让运动成为家庭传统?教育部门可否改变评价机制,不仅拿运动指标去考核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激发运动的兴趣?健康城镇建设过程中,能否充分考虑青少年运动锻炼的诉求和需要,建设更多适合孩子们的场馆和设施?卫生健康行业能否提供更多方案、策略和技术指导,为孩子们开出运动处方?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民族盛。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强健的体格、阳光的性格、蓬勃的朝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家庭责任,更是社会责任,需要全民携手,让运动与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行动,最终形成自觉和习惯。届时,校园里、社区中、运动场上,随处可见阳光下肆意驰骋的少年。《健康报》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