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杰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两天了,我心里依然很不平静。《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社会深度、有人性温度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我哭了两次,走出影院,在异乡的街头,边走边回忆影片中的某些情节,眼泪再次忍不住划过我的脸庞。 影片中的程勇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了,有血有肉,展现了真实的人性。他最初只是大都市社会底层的一个事业无成、婚姻失败、生活窘迫的市井小民,通过偶然接触到代购印度仿制药,让他认识了一个特殊的慢粒白血病患病群体,也让一步步看到了为女儿沦落风尘的思慧、看到了因儿子出生坚强活下去的吕受益和有病不愿拖累家人独走他乡的黄毛。其实,程勇开始在影片中展现的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在他们几个的散伙聚餐中,程勇有一句台词说“我又不是白血病人”,这句话让我感到无比真实。毕竟,天生的救世主式的英雄真没有几个,更别说让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去当救世主了。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我的理解就是独善其身的善,而人性中那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善是需要被慢慢激发和挖掘的。吕受益的死可以说深深刺激了程勇,让生活已步入安逸无忧的他下定决心走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善之路。 影片中,庭审最后程勇的陈述实为点睛之笔,沉静如水的他缓缓站起,陈述很短,他说他认罪,但正规的天价药,老百姓吃不起,就只有等死。他相信,以后会好起来,并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这时的程勇,人性已经得到了升华。“心生阳光,就不怕黑暗,并坚信终有一天阳光会重照大地”。
这大概是程勇当时的内心写照!影片最后的字幕“国家在行动”也印证了这一点。 众多病友来夹道送囚车一节,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程勇的人生价值得到了认同和体现,内心的富足才应该是人生的归宿。 这部影片用喜剧的形式,展现了“哀民生之多艰”的部分社会现实,影片中很多镜头如吕受益妻子搂着儿子在病房陪护、老妈妈在公安局与曹斌对话、程勇在医院质问曹斌等都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该片的题材敏感,尺度很大,片子能拿到龙标并顺利上映,真乃中国电影的进步。 这两天,我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如果我是程勇,我会如何?会做出程勇那样的抉择吗?思考再三,我的答案是:会,很多人都会,不是为做英雄,而是我们会选择做一个有温度的内心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