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张庆伟 冀永杰
“我仔细考虑了,这个案件还可以从张某处下手,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还有千万注意身体!”
“好,赵队放心。明天一大早我就去办。你也注意身体。”
……
7月24日晚10时许,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办案基地,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民警张亚军接到该大队副大队长赵庆华的电话。
挂完电话后,张亚军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心疼战友,唏嘘疾病的残酷,让一个硬汉一夜暴瘦;一方面暗下决心一定尽快找到案件突破口,让赵队安心;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战友能早日战胜病魔,重返工作岗位。
疑难案件“收割机”
赵庆华是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案件侦办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人送外号疑难案件“收割机”。在处理案件时,他思维清晰、观念新颖、程序规范,总是能打开重特大案件的突破口,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
“赵队办案非常注重细节,记得那年辖区发生一起碎尸杀人案,就是赵队最先找到犯罪嫌疑人,快速破的案。”提起赵庆华当年办案的英勇事迹,张亚军仍记忆犹新。
当时他们搜查现场时,只发现受害人家墙壁上的一摊血,没有其他发现。案发地位于偏僻村庄,监控未覆盖,受害人又行踪不明。为迅速破案,赵庆华仔细分析案情,及时调整部署,带领民警侦查走访。在询问到村民夏某时,夏某眼神躲闪,行为可疑,根据掌握的线索,夏某有偷窃行为,赵庆华推测夏某有重大嫌疑。遂下令进行搜查,当场在夏某家找到了作案工具和被害人尸首,案件顺利告破。
“破案,比得是谁更胆大、心细!”这是赵庆华常说的话。这些年来,他破获的案件数不胜数。2016年冬天,辖区发生一起男童绑架案,经过细致调查、走访,赵庆华大胆猜测是受害人家属雇佣的司机所为,当即对司机进行突审,得知男童被绑架到了郑州。他迅速带队奔赴郑州,当晚8点赶到嫌疑人藏身地。为防止走漏风声,他带领民警在嫌疑人藏身的巷子口蹲守,一直到次日清晨6点。赵庆华最先发现嫌疑人出现在巷子口,他当即和同事交换眼神,便拿起电话边打电话边走向犯罪嫌疑人,待到与嫌疑人有一米的距离时,他冲上前去一把勒住嫌疑人的脖子,将其制服。
当同事问起赵庆华这段英勇事迹,他只是一笑了之:“没想那么多,好不容易见到犯罪嫌疑人,必须把他给带回来。”
以身作则铸警魂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到赵庆华,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民警李占军打开了话匣子。他为记者讲述了一件有趣的小事。
那是2017年冬天的一天,雨下了一整天。当晚民警摸排到一个连续偷电动车的犯罪嫌疑人住处。当日深夜,赵庆华带队到犯罪嫌疑人藏身的某废弃品回收站。按照预先的方案,赵庆华在同事的协助下,第一个翻墙跳进院内,随后同事跟进,几人合力将犯罪嫌疑人顺利抓捕。
“没想到赵队当领导了还跟我们一样翻墙。”事后,一名年轻民警感慨地说。
“这不算啥,我20多岁时为办案翻墙,现在40好几了,该翻还是得翻啊!”听到这儿,赵庆华哈哈大笑说。
尽管李占军比赵庆华还要年长,但在李占军看来,赵庆华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做事任劳任怨、不居功自傲、不搞特殊、做思想工作讲究方法等。
和李占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市公安局沙北分局李集警务队年轻民警侯钏果。在他眼里,赵庆华不仅平易近人,还是他的老师,他刚进入工作岗位那会儿,凡是遇到问题,总喜欢找赵庆华商量,而赵庆华每次都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毫不保留地传授办案经验。
“年轻人需要成长,我也是这么走出来的。我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教给他们,能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对此,赵庆华有自己的解释。
作为案侦大队的副大队长、支部委员,赵庆华深知案件侦办工作是艰辛的,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和侦查业务理论学习,才能攻关破案,不负组织和人民所托,不愧身上使命。因此他坚持以案练兵的理论,每破获一起疑难案件,他都及时组织讨论总结,以此提高办案本领。
案件侦办人员在办案第一线,也最容易受到腐蚀。工作和生活中的赵庆华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不徇私情,坚守心中的底线,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同时,他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带队,把队伍思想建设摆到首位,只要能抽出时间,就组织分管中队学习政治业务。
学无止境“赤子心”
“工作上认真负责,办案在行”“案件到了他手上,感觉总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主心骨的存在,有他在,我们都很放心”“风趣幽默,常自诩为队里的文人”“很爱读书、买书,他到哪书就带到哪”……
提到赵庆华,同事们除了说他办案的神勇,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乐观、幽默、爱学习的事,尤其是爱看书这一点。
“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路过书摊子总要去淘几本回来。”张亚军说,“赵队的书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会儿书。”
作为队里的内勤,张亚军和赵庆华接触最多,两人常吃住在一起。据他讲,赵庆华看书的涉猎面很广,杂志、散文、历史、人物传记、破案小说等。除了看书,赵庆华还喜欢看法律知识及与破案相关的电视节目。不仅如此,他还喜欢花草、书法等。
“看书、看电视能增大涉猎面开阔思维,种花、写字可以陶冶情操,起到静心的作用。”对此,赵庆华解释说,破案不仅要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心态,不能急,越急越容易出差错。
在赵庆华办理的案件中,有很多大案要案难案,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于“鸡毛蒜皮”之类的小案,他也一样有着不服输的劲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的职业就是守护平安,保万家安宁。”赵庆华说。
据了解,在案侦大队工作22年以来,他先后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000余起,抓获嫌疑人1300余名,为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千万余元,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也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和群众的赞誉。他也曾荣获“中原卫士”“全省优秀中原卫士”“全市公安机关破案能手技术标兵”“优秀漯河卫士”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个人嘉奖。
但荣誉在赵庆华看来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所以单位要求申报先进时,他总是将荣誉让给大家。“安于平凡,淡泊名利”是他的思想境界,每年年终评功评奖时他都会说:“不要评我了,我干的都是很平常的工作,这是我的职责,比起其他一线的民警,我差得远呢。”作为人民警察,他真正做到了敬法、守法,关键时刻为维护法律尊严而挺身而出,该担当时敢担当,能作为时必作为。
大家都说他有一颗“赤子心”,由衷地让人敬佩。就是这样的“赤子心”,让赵庆华常怀空杯心理,即在重压下学会了担当,又在挑战中勇于奋进,在砥砺中不断成长。
扫黑除恶负重前行
工作以来,沙北分局领导数次找赵庆华谈话,让他到基层派出所担任所长,但因为深爱着这份职业,赵庆华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案件侦办大队。
在扫黑除恶行动中,赵庆华主动请缨前往专案组工作。正当赵庆华砺剑磨锋准备大干一场时,意外却悄悄降临了。
2017年4月,他带领侦查员到三门峡市对反映情况的某公司有关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此次调查取证涉及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在三门峡连续工作的3天,他们通宵达旦连轴转,他隐隐感觉到肝部疼痛,但并未在意,只是简单按摩下,就又继续工作。
同年5月,他又带领侦查员再赴三门峡,对某公司受害人及知情证人进行了全面取证。因吃饭无规律,且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作息不规律,赵庆华的肝部疼痛越发明显,但他以为是做俯卧撑伤着了,还是未在意。
工作中的他,依然是那个“拼命三郎”,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2017年9月初,此时的赵庆华连日来食欲差、身体不适。而此时案件到了关键时刻,必须尽快找到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下落,赵庆华又带领民警赶往长沙、深圳开展工作。
不是在找人,就是在找人的路上。整整16天后,他们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不久后又一起扫黑除恶专案启动,根据上级安排,赵庆华又投入专案侦破中。今年2月,作为专案小组负责人的赵庆华,连夜制订抓捕方案,带领侦查员抓捕首要犯罪嫌疑人,抓捕进行到凌晨2点钟,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被抓获。随后赵庆华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突审。审讯结束后,赵庆华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疼痛发作,很久才缓过神来。
一面是案件的压力,一面是腹部有间歇性疼痛感,加上食欲不佳,赵庆华的睡眠质量急剧下降,伴随而来的是脸色蜡黄,精神不佳。
同事看到越来越消瘦的赵庆华多次双手叉着腰或斜靠座椅上或扶墙壁缓步走,便去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劝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把手头工作放放,去医院检查下。”市公安局沙北分局局长滕改平也多次劝他。
“所有人都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去看病”“没事的,等忙完就好了”“等忙完这两个案子,马上就去医院”……同事和领导的关心就这样都被他一次次婉拒了。
就这样坚持在办案一线,赵庆华始终没去医院检查身体。直到4月中旬,他终于抽出时间去医院了,但他不是去看病,而是去照顾90多岁生病住院的父亲。就这样,赵庆华一边到医院照顾父亲,一边工作,丝毫没有对领导同事透露父亲生病住院的消息。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让赵庆华的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但他仍默默坚持。
4月底的一天深夜,赵庆华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在床上打滚,头上直冒汗。妻子将他紧急送往医院,但诊断结果却让赵庆华的妻子无法承受。“胆管癌!已扩散到肝部!”捏着诊断结果,赵庆华的妻子失声痛哭。面对命运的无情打击,这位警嫂坚强地选择了承受,并对丈夫隐瞒了病情。
在医生的建议下,4月30日,赵庆华住进了郑州的专业医院。现在,赵庆华正在家休养,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正积极地同病魔做斗争,争取早日回到工作岗位,回到他热爱的警察事业中。
尽管在家休养,但赵庆华最放不下的还是案件和队友们。“前几天去见他,精神好了很多,除了说案件,他一再叮嘱我要注意身体。”说到赵庆华,李占军眼角含泪。
今年年初记者见到赵庆华时,他曾说破案是他们的职责,使命重于山。正因为有像赵庆华这样惩恶扬善的人民警察负重前行,才有群众的平安、康宁。希望岁月不要再伤害他,希望这位惩恶扬善的人民警察能早日康复,重新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