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8月31日 星期

张惠茹:精准扶贫无小事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惠茹,你婆婆还需要照顾,赶紧回去吧,我这儿没啥事,你放心。”贫苦户王翠芹对村支书张惠茹说。在临颍县杜曲镇郝路口村,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体现出和谐的干群关系。不仅如此,自2016年郝路口村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张惠茹用汗水和信念演绎了一幕幕感人故事,把温暖送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

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为了打好这个基础,张惠茹对全村431户村民挨个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做到评估不漏一户,识别不少一人。白天,她挨家挨户地走访,把每一户村民的家庭人口信息、生产生活情况、存在困难、个人需求、意见建议记录在笔记本里。夜晚,她认真学习精准识别、脱贫攻坚有关政策,为的是使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达到贫困户如期脱贫的目标。就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她坚持了两个月,最终确定了村里的8户贫困户,并在这个过程中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精准识别之后,张惠茹让每个贫困户了解他们该享受的政策,并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村民王翠芹的老伴、儿子均瘫痪在床,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六口人仅靠种地和低保勉强维持生计。了解情况后,张惠茹联系种粮大户,将王翠芹家的6亩多地租赁出去。此外,王翠芹家原本只有两人享受低保,张惠茹帮全家人申请了低保,并联系爱心人士,为3个孩子捐款。

村民马海霞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居住环境简陋。为此,张惠茹垫付维修金,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还将马海霞的家粉刷一新,让贫困户住得舒心。

村民陶站立18年前被拐卖到一个黑煤窑工作,虽然已被解救,但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无法正常生活。张惠茹了解情况后,将他带到县精神病医院免费接受治疗。目前,陶站立的精神状况出现好转,治疗仍在继续。

多年的扶贫工作让张惠茹意识到,贫困户脱贫不能只靠政策,还要靠自己。4年前遭遇车祸的村民张东子一干重活就头疼,妻子轻度残疾,儿子正在上学,生活困难。为此,张惠茹向临颍县杜曲镇人劳部门申请,为张东子提供公益性岗位。张东子每天在村子里打扫卫生约1小时,就能拿到每月500元的报酬。张东子的妻子虽然是残疾人,但头脑清醒。张惠茹联系了一家假发厂,让她在工厂里打工,每月可以有2000多元的收入。

采访中,记者发现张惠茹和贫苦户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扶贫是我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也是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张惠茹说,“更重要的是,扶贫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因为它关系着贫困户的生计。”

脱贫任务没有完成,张惠茹还将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对于下一步怎么走,她已经有了想法。“村领导班子将齐心协力发展集体经济,为贫困户谋求更多福利。”张惠茹说。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