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9月29日 星期

践行伟大思想 坚持创新提升 奋力开创新时代全民普法新局面
——漯河市宪法学习宣传实施暨“七五”普法工作纪实

坚持创新提升

奋力开创新时代全民普法新局面

各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文/图 龙如浩 贺响洲 许 乐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漯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宪法学习宣传实施为重点,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两年多来,我市先后有3个县(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6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3个村(社区)被评为“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市依法治市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依法治理办公室”。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经常性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部署下步工作。高标准编制《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重点工作规划(2016~2020)》《漯河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等,为普法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市人大定期检查法治宣传教育决议执行情况,对法治宣传教育议案进行审议把关;市政协每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专题调研,督促法治宣传教育提案办理;县(区)党委政府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各部门也普遍成立依法治理普法教育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及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责任机制。

着力增强全民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宪法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无论在商场街头,还是在社区街道,或是在机关企业,都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LED电子屏和宣传橱窗,看到各类宪法宣传标语、视频,宪法充满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公布实施后,我市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广泛持续深入开展,先后组织开展了《漯河日报》宪法知识测试题、“法治漯河”微信平台宪法知识竞答、优秀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宪法进万家和宪法、监察法电视大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宪法的层层热潮。普法讲师团、社会志愿者服务队逐村逐户、走街串巷开展宪法巡回宣讲1150多场次,发放宪法宣传资料70万本,受教育群众160多万人。

针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明确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宪法学习宣传实施中走前头、作表率。先后出台《漯河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述法办法》等文件,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向宪法宣誓等制度,开展多层次的宪法学习专题活动,全面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法律意识和依宪执政、依宪行政本领。

扎实推动普法责任落实

如何凝聚普法合力,增强普法实效?我市从落实普法责任制破题入手,并向“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拓展,创新手段、强化举措,构建起了大普法工作格局。

实施清单管控。建立涵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1860部法律法规、34部党内法规的普法责任清单。推行年度普法计划、主题宣传活动、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四报送”制度,分类管理,建档立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由市司法局牵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制订《漯河市“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查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领导班子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和平安综治先进单位评选挂钩,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

创新普法方式。推动领导干部旁听庭审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实行以案释法,增强普法实效;发挥媒体优势开展公益普法等。充分运用政府及各部门网站、法治漯河网和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

提升服务站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法治宣传教育逐村行”行动,为贫困村建成法治文化广场312个、法治文化街区231个、法律图书角756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建法治宣传队和普法轻骑队,发放《以案释法100例》,深入群众进行法治文艺巡演。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活动,举办讲座300多场次,发放宣传页15万份,受教育群众30万人次。

优化沙澧法治文化环境

“为什么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那么好,齐桓公让管仲推荐国相人选,管仲却只把鲍叔牙排在第四呢?”在召陵区新建成的法廉文化苑,一位家长正在考自己的孩子,“因为公私要分明,版面上写得很详细,你可难不倒我!”

为把法律融入百姓生活,我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用法治理念武装人、法治精神塑造人、法治文化熏陶人,这样的法治公园遍布在社区、中心街区附近。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县(区)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景观”工作布局,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建设宪法、食品安全法、税法等法治公园30多个,“智慧读书空间”10个,习近平法治思想讲习所30个,法治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等600多个。

加强法治文化队伍和作品建设,组建法学研究会、普法讲师团、法治艺术团等法治文化队伍,在全市主流媒体开设“司法行政之窗”“寻找最美普法人、最美调解人、最美法律服务人”“律师说法”等栏目,开通“法治漯河”微信公众号、法治漯河手机报、“智慧司法”等现代媒体普法平台,实现“电台有声、荧屏有像、报刊有文、网络微博微信有形”。“七五”普法以来,全市举办法治文艺巡演800场,播放法治电影600场,举办法治书画、摄影展300场,有效促进了法治文化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

强力推进法治漯河建设

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影响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法治漯河建设向纵深推进。

建设“阳光漯河”。以“阳光三权”为核心,推行“阳光村务”“阳光政务”“阳光党务”“阳光司法”“阳光民生”。科学厘清权责,高标准编制权责清单;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证明事项,推进减证便民服务;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出台首问责任制、一次办结制、岗位责任制等,打造“廉洁高效”阳光漯河新形象。

深化法治创建。完善法治城市、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指标体系,对民主法治村(社区)实行动态管理,提升创建质量。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开展“法德共进”活动,弘扬“崇文尚德、务本图强”的漯河精神。

深化基层治理。指导基层依法完成村“两委”换届,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实施“四个一工程”(撰写一部村史、总结一种精神、选树一批乡贤、制定一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互联网+平安建设”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和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扎实推进行业依法治理。针对群众反映的征地拆迁、非法集资、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网络诈骗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市未发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方面重大安全事故,有效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人民践行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开展法治文艺会演。

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

群众认真阅读普法宣传资料。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