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全市人社审批服务事项的35个主项101个子项全部录入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并实现网上办理,将社会保障卡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5项“高频事项”,在全市政务服务网络平台率先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开通“漯河人社”和“河南12333”微信公众号,开发“中云社保”手机软件;在全市各公共服务中心投放安置70台人社业务查询办理一体机;原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医保转诊转院、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和手机软件办理,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办理人社业务。
“一窗办理”让长时间排队成为历史。“以前办事窗口总排着很长的队,现在实行综合窗口‘一窗办理’,再也不用排队了。”3515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静对记者说。服务窗口形式的改变彰显了服务理念的转变。市人社局窗口管理负责人说:“我们把原来的17个分类窗口整合为8个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一次办妥”不再让群众多跑腿。所有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全部明确“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四办”落实到位 。目前,“一次办妥”事项达到54个,占入驻行政服务大厅事项的77%。
聚焦“放”“管”解难点
着力推动服务优化升级
“简政放权,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市人社局党组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先后将劳务派遣许可等3项审批事项下放到临颍、舞阳两县,并安排专人进行指导,确保县人社部门在权力下放过程中“接得住”“管得好”。
工伤保险机构把3万元以下的工伤医疗待遇支付权限、8~10级伤残待遇支付权限等下放给县区经办机构,减少了审批环节,方便了县区参保企业和职工。
在《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中,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执法人员、随机抽查执法对象、检查结果在局门户网站及时公开),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避免了人情干扰。同时,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着力打造“宽进严管”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为推动人社领域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市人社局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党员干部,摒弃坐等上门、被动服务的思维,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深入开展以“送政策上门、解困难到家”为主题的“人社惠企惠民政策直通车”行动。
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今,在市人社局的示范引领下,全市人社部门正以工作重心下沉、服务关口前移的理念,努力推动人社服务再优化、再升级,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