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
个人简介
逐梦光影 溢彩人生
——潘付堂的摄影之路

潘付堂,又名潘根,源汇区空冢郭镇空冢郭村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学会理事,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漯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漯河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摄影作品、有关摄影的文章数千幅(篇);千余幅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大赛及影展中入展并获奖;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展出。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网络摄影十杰”;2008年获河南省“风光摄影十杰”提名奖;2013年,他的摄影作品在“河南省摄影家看昌建”摄影大赛中获特等奖,并将30000元奖金全部捐出,注入市困难职工救助基金。他的摄影作品《渡口》在《中国摄影报》举办的中南六省联谊赛中获一等奖;摄影作品《冬泳人》组照在“菊香水韵·大宋皇城”中国开封全国摄影大赛中获优秀奖;摄影作品《村娃们的速降场》在《中国摄影报》“走进河南潢川”影友擂台赛中获优秀奖;摄影作品《画中人》2015年入展河南省百人百幅摄影作品进京展,与河南省百名摄影家的作品一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本报记者 左素莉

他是飘逸的白云,为天空增添诗意;他是蔓延的绿色,让大地更加青葱;他是奔腾的河流,涌动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尽的爱。他用照相机的镜头记录沙澧大地动人的容颜、丰富的表情和细微的变化,为家乡存留一份厚重的记忆;他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满怀深情地将祖国的美景和变迁定格在胶片上,成为永恒。他用镜头精心雕刻岁月,完成了生命的华美蜕变。他就是我市摄影家:潘付堂。

1973年,潘付堂在漯河五中上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是《河南画报》的摄影记者。有一天,美术老师把潘付堂叫到他的宿舍,让他看了他拍摄的照片,潘付堂一下子就被这些照片吸引住了,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6年,潘付堂到漯河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作,1988年担任公司教育科科长。1989年春节前,潘付堂用积攒了近两年的工资买了平生第一部海鸥照相机。他带着家人来到人民公园,为家人拍了很多照片,但是,由于缺乏摄影知识,照片拍得很不理想。他就到书店买了一本《摄影基础知识》,如饥似渴地阅读,读了很多遍,初步了解了摄影技巧。春节期间,他天天出去拍照片,所拍的每张照片他都记下光圈、速度,积累拍照经验。他还到河南日报社原暗房师的店里学习冲洗胶卷、放大照片。正月十五那天,漯河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解放军们到街头扫雪,他就拍了很多解放军扫雪的照片,自己冲洗,并挑了几张拍得好的送到漯河报社,其中一张《解放军清雪忙》被刊登在《漯河报》上,让他兴奋不已。

潘付堂开始拍摄所有让他心动的事物、场景。他发现,摄影不仅能展现这个世界的美,能表达摄影者本人的感受和思想,还能记录社会发展进程,潘付堂深深地迷恋上了摄影。为了提高摄影水平,书法、美术、文学、历史等书籍他都广泛涉猎。1990年12月,潘付堂拍摄的《太阳 渔船 网》荣获全省农业摄影大赛三等奖,这是他的摄影作品第一次获奖。

1992年,《漯河广播电视报》创办,拥有摄影特长的潘付堂被调到《漯河广播电视报》工作,担任编辑兼摄影记者。他如鱼得水,创作欲望非常强烈,摄影技巧也日臻娴熟。

2000年,潘付堂又被调到漯河电视台新闻部工作,身兼电视工作者和摄影家双重身份,他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深情讲述漯河故事。他主持创办了《图片新闻》、《漯河警务报道》两个栏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其中,《图片新闻》栏目在漯河新闻史上是一个创新,很多人通过《图片新闻》栏目了解了漯河,认识了潘付堂。

2005年11月8日,在原漯河艺术师范学校艺术馆举办了“潘付堂风光摄影展暨潘付堂摄影作品研讨会”,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王世龙等出席。这是他的第一个个人摄影作品展。王世龙说:“付堂的作品清新自然,气势宏大,充满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为一名漯河的摄影家,潘付堂担当起用镜头记录漯河发展变迁的重任,他善于截取城市发展过程中闪亮的横断面,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十一五”开局之年,沙澧河开发建设拉开了序幕。拆迁前沙澧河两岸的民居、和谐文明的拆迁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都留下了潘付堂忙碌的身影。他常常凌晨4点就起床,深夜11点多才回到家中。为了从多个角度拍摄建设的火热场面,他趴在土窝里拍摄过,钻到铲车下拍摄过,冒着大雪顶着暴雨拍摄过……2008年,因公负伤的他,拄着拐杖到沙澧河开发建设工地,拍摄施工场面。为全面展示沙澧河开发成果,他还自费租来三角翼飞机、高空作业车,冒着生命危险在高空进行拍摄,拍了几十万幅照片,集中展现了沙澧河开发建设者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推进沙澧河大开发、大建设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了沙澧河的华丽转身。

为了拍摄在高空俯瞰到的漯河美景,漯河电视台200多米高的电视塔,他上去过几十次。2010年夏季的一天,他上午8点半背着照相器材,带着饼干和矿泉水爬到塔顶,晚上10点多才下来,拍了二三百幅照片。

潘付堂积极参与我市历届食博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的拍摄工作。他深入县区,走街串巷,拍摄了大量优秀作品。近年来,潘付堂每年都要举办以家乡美、食博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廉政文化建设等为主题的个人摄影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摄影家,无论是在抗洪抢险的不眠之夜,在“非典”袭来之时,在项目建设的火热工地,在春风劲吹的田间地头,还是在弱势群体的病床前,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潘付堂都用忠诚、激情与智慧拍摄发生的一切,传递党和人民的声音,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为百姓立言请命,尽到一名摄影家应尽的责任。

潘付堂拍摄了大量沙澧河两岸美景照片,从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视角审视沙澧河之美,展现了沙澧河的无穷魅力。太阳初升时,河水流光溢彩;暮色袭来时,披上绚丽的彩衣。春天时,两岸草绿花娇;夏季时,两岸的浓绿倒映在水中,河水更加澄澈碧绿;秋天时,红枫艳过霞光;冬季时,大雪覆盖下,沙澧河更加清雅端庄。他还拍下了漂亮整洁的广场、美丽时尚的小区、东外滩新貌、改造后的菜市场等,彰显了城市的美好和宜居。他的镜头还聚焦英姿飒爽的特警、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市民、收辣椒的农民、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村庄、舞阳县马村乡樊侯寺象棋会、河上街古玩市场等,再现普通人生存状态和风采,展现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2010年,中国邮政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的摄影作品汇集成的珍藏版《美丽漯河》邮政画册。2012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摄影画册《美丽漯河我的家》,向全国发行,广泛宣传了家乡漯河。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风光无限。潘付堂每年都要外出采风,寻找让他心动的画面。

去年9月,潘付堂和两位朋友开车去了新疆。到达于田县后,找了一个维吾尔族向导,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赶到新疆与内蒙古交界的地方,他们看到了大片的胡杨林,胡杨叶子金黄、姿态各异,矗立在沙海中更显得娇美动人。胡杨被称为是植物的“活化石”,额济纳胡杨林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处胡杨林区之一,这里有的胡杨已有数百年的树龄,依然枝繁叶茂。他们又驱车赶到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20公里处的荒漠中,拍摄“怪树林”。这里曾是一片茂密的胡杨林,由于河水改道,水源断绝造成树木大面积枯死,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这片枯树林仿佛诉说着对生命之水的强烈渴望。潘付堂拍了很多“怪树林”照片,希望能唤起更多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内心深处,潘付堂更喜欢北国风光的壮美。2018年元月,他来到内蒙古坝上。冬日的坝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他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拍下了壮丽巍峨的雪山,苍劲挺拔的白桦林,在雪浪里奔跑的马群,缓缓行进的骆驼以及皑皑白雪在阳光照射下变幻出的色彩和光影。在这里拍出的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纯净、美好。

巍巍太行山是摄影人向往的地方,秋季时,层林尽染,枫叶流丹。2008年秋天,潘付堂来到了位于太行山上的郭亮村,他被这样的画面吸引住了,红红的山楂在山顶上晾晒,一位年迈的农妇弯着腰在劳作。太行山赋予太行山人巨大的精神能量,他们普通却拥有一颗磨难摧毁不了的心。潘付堂为这幅照片取名《画中人》,这幅作品2015年入展河南省百人百幅摄影作品进京展,与河南省百名摄影家的作品一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潘付堂对中华传统艺术很感兴趣,宝丰马街书会让他领略到了曲艺艺术的巨大生命力。马街书会源于北宋,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城南应水之畔空旷的田野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现场,以天为幕,以地为台,说书亮艺。数十万民众身着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赴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2018年正月十三,潘付堂也来到了马街书会现场,拍下了老艺人说书时专注投入的神态、听书人兴奋激动的表情,为弘扬传统文化添薪加力。

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摄影评论家陈晓琦说:“潘付堂的作品,或大气磅礴,充满张力;或委婉细腻,如诗如画;或景人合一,精美动人。”

近十年来,潘付堂主持市摄影家协会的工作。为了培育摄影人才,2016年,他开始举办三映堂公益讲堂,每周六下午举办,主要由他主讲,讲授摄影知识,评析摄影作品。与市文化馆共同举办初级摄影培训班,每周周日授课。潘付堂先后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国家级专业级报刊的编委来漯河举办讲座,每年都邀请3至5名摄影大家到漯河讲座。他还带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到外地开展采风活动,并举办采风作品展。他带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走出去看北京国影摄影周、平遥国际摄影展、广州国际摄影展等。现在,市摄影家协会、市艺术摄影学会每周都举办讲座,每月都举办采风活动,大大提升了创作水平,并涌现出了大批摄影骨干和新秀。今年,截至目前,就有21人加入省摄影家协会。近三年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和大赛中就有100多人次获奖。

潘付堂说:“摄影的力量是强大的,摄影作品更直观地展现时代特色,讲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结缘摄影40多年来,摄影给我带来了无穷乐趣,我也拍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照片,用摄影艺术回馈家乡、回馈祖国。光影世界魅力无限,今后,我要继续在这个世界里执著探寻,拍出更优秀的作品,构筑流光溢彩的人生!”

潘付堂摄影作品《东方巨龙》

潘付堂摄影作品《大美漯河》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