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吃药时,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药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把药片做得“花花绿绿”是单纯为了好看还是有其他的作用?
药品的颜色大多为药物的原色。西药的片剂白色为多,少数为黄色或橙黄色,如黄连素、呋喃唑酮、维生素类,是因为它们的原材料为黄色。中药则一般均为棕黄色,这也是中草药浓缩、提取后的基本原色。
少数药物添加人工色素。现在的临床药品制剂基本取消使用人工添加色素来染色,只有少数需要特别提醒的药物,如非那根止咳糖浆、含碘喉片等,染成淡红色,是为了着重提醒患者不可随意多用,外用消毒的氯化高汞片因剧毒而染成深红色,以示警惕不得内服。
某些药物颜色是厂家商业行为。药物颜色种类多,更多体现在包衣片和胶囊药物。这些颜色没有特定的含义或统一规定,仅代表药物厂家的商业行为。对于有些儿童药物,厂家会做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暖色调,有浅黄、橘黄、淡绿等颜色,有助于孩子乐于接受服药。
有研究发现,红色、黄色和橙色的药物会产生更强烈的刺激性效果,而蓝色和绿色会产生更强烈的镇静倾向。面对不同颜色药物,病人多先入为主地认为红色和黑色的药物药效强烈,而白色药物药效会比较弱。在服用颜色不同的相同药物时,14%的人会觉得粉红色药物比红色的甜一些,而黄色会比较咸一些,11%的人认为白色或蓝色药片味道会苦一些,而10%的人觉得橘色药物味道比较酸。袁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