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德安
1980年以后,土地分包到了农户,当时着实让我作了大难。由于没有大型农机具和牲畜,种地全凭力气上,出力不少,事倍功半。
1985年秋季的一天,我怀揣着家中仅有的三百多块钱和邻居一起来到了漯河市牛行街牲畜交易行,打算买一头牲口回来以减轻农业劳动的负担。当时,驴很贵,买不起,我和邻居二人便分别以三百三十元和三百二十元的价钱各买了一匹红色的母马。心想,除了干弄活以外,说不定还能见一匹小马驹儿呢。
牵着牲口回家的路上,我们发现邻居买的那匹马像是有发情迹象,便顺道去了当时的辛安乡兽医院作了检查。兽医说,这两头牲口均存在生理问题,没有繁殖能力。当时,我的心里猛的一凉。但是,转念一想,即便如此,也比没有牲口强得多,毕竟我们可以少出好些力气了,不能繁殖,就当骡子养着。
回来后,我又买来了配套的犁耧锄耙及鞍子绳套等东西。农忙时,我们把两匹马套在一起,碾场、犁地、播种,感觉比没有牲口时强多了……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三四年。
就在我们为此而满足的时候,村里有人买了小型拖拉机,不管犁地、碾场都比牲口强上好多倍,并且还不用喂养,一时间吸引了很多乡亲们的眼球。后来,我和邻居商量,干脆把牲口卖掉了,和别人一样,农忙时雇佣人家的拖拉机。
牲口是卖掉了,只是剩下了一堆犁耧锄耙牲口套放哪儿碍哪儿的事。
十多年后,我觉得老是这样雇佣别人的农机种地也不是长远之计,便于2004年买了一部“东方红”牌子的十八马力小型拖拉机。开回来后,村里这个说,这个牌子的拖拉机质量好;那个说,除了干农活,还可以跑运输。听得我心里好生高兴,乘着一股子劲儿,我又购置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犁、耙、播种机等农机具,并且还自制了一个大石磙。我想,这下子好了,用个十年八年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那样的让人不可思议。社会的发展速度是飞一般向前。曾几何时,麦收时地里还是一片镰刀割麦的嚯嚯声,如今却被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所代替,麦子不用登场便直接从收割机装上汽车入了仓;大型的秸秆还田机和旋耕耙,则直接把小型拖拉机挤得没有一点用武之地。我家的小型拖拉机和与之配套的那一大堆农机具,也只好“下岗”闲置了。
看着这些放着无用、扔了可惜又白白占地方的旧农机,我虽然有些心疼,但看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自己能够亲眼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的兴旺与崛起感到自豪和骄傲!在我们的国家大力解放社会生产力,昂首阔步迈向繁荣、富裕、文明的大变革中,淘汰掉几件旧农机具,又何足挂齿?